1)第二百九十七章 谈判(十四)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国偷袭波兰,其实并不是一个多令人惊奇的消息,至少美国驻苏大使威廉.布利特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异之情,哪怕听到英法同时对德国宣战也是一样,对美国人而言,欧战开始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

  大萧条前的美国,是闪耀的20年代,华灯璀璨、纸醉金迷。

  1928年,刚上任的胡佛总统意气风发地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逐的日子就在前头”。

  城镇人口数破天荒地超过了农村,摩天大楼第一次出现了白领。一战后的工业生产像变戏法一样,把摩托车、浴缸、电冰箱、收音机源源不断地送入千家万户。

  整个国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消费。女人们追逐广告模特儿的最新时尚,男士把皮鞋头擦得油光锃亮。汽车广告宣传着新的中产标准——车库里得有两辆车。

  每当入夜爵士响起,大都会就像一个华丽的靡靡幻影。人人都把一夜致富的神话挂在嘴边,人人都在期待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

  直到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如雪崩般降临,股指狂跌40%。

  十年大萧条开始了。

  实际上,到1939年9月1日为止,时间还没有完整地走过十年,结束它的并不是罗斯福总统的什么“新政”,而是欧战开始了。

  战争意味着毁灭,毁灭意味着重生,重生意味着需要海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只有身处战争以外的国家才能提供,有这个条件又有这个能力,只有美国。

  一战只不过毁灭了小半个欧洲,美国借此提供了长达20年的贷款,成为几乎所有列强的债主,接下来的战争,他们有理由憧憬,更美好的未来。

  得到消息的时候,刘开放正在前往刀毕河谷的远东航空联合体生产基地视察的路上,“TB-9”的首架原型机经过了20多次试飞试验,已经基本定型,首批6架先行生产型正在生产线上进行紧张而有序地组装,上百名美国设计师、工程师、生产技师、上千名熟练工人、五千多名本地的学徒工分成三十多个工作小组,昼夜不停地辛苦工作着,相对于庞大的机型来说,人体实在小得可爱,顶棚上的轨道吊车和地面的传送带源源不断地送来需要的部件,再由他们按照图纸和施工要求装上去,由于大都是铝制部件,装配工序以埋头铆钉为主,并没有出现火花四溅的銲接作业。

  “多久能下线?”

  他的头上戴了一顶黄色安全帽,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远东航空联合体大型机项目的负责人托马舍维奇总设计师陪同在一旁。

  “按照进度表,10天以后全部整机下线,试验飞行需要一天时间,然后就可以交付部队了。”

  “太慢。”

  工厂噪声有点大,托马舍维奇没听清,追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