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创平原作战理论_抗战惊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说道:“如果他有这个心思,就不会向各抗日武装提供武器,还办了特训班。当然,如果真有冲突,也是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不会弄到刀兵相见。”

  “杨天风虽然在扶助各支抗日武装,但却一直回避与我方部队的高层联系,态度有些暧昧呀!”陆文平轻轻叩击着桌案,并不确定地说道:“赵雨柔也被他劝离了动委会,专心去搞煤化工,探悉并掌握其心理动态的路子又少了一条。”

  “路子只是断了,还可以接上嘛!”何贵书微笑着说道:“而且,这不是已经很快了吗?”

  陆文平苦笑了一下,对此并不表示乐观。

  “呵呵,你看这示意图,村落地道和野外覆顶壕沟,画得很传神,倒是挺有意思。”何贵书抽出一张纸,岔开了话题。

  …………

  平原游击战在抗战历史上是最艰苦的斗争形式,尽管现在还没有人能预见到其艰苦的程度。

  而地道不仅是在冀中平原,在河南豫东大地,也有些地方适合开展。比如,连通豫鲁的“地下长城”――李馆地道,绵延竟达二十五公里。各地的土质不同,地下水位有高有低,即便是冀中平原,也有个别地方是不适合开挖地道的。

  而作为地道的另一种变化形式,杨天风提出了覆顶壕沟这样的补救办法。两米多深的壕沟,上面用树干加顶,树干上面再加盖两尺深的泥土,即便是一段百余米长的覆顶壕沟,在关键时候也可能为部队或逃难的百姓提供掩护和隐蔽。

  也难怪何贵书主动请缨,且对这份平原游击战的战术大感兴趣。就当时而言,恐怕还没人制定出如此具体而微的指导性策略,极有借鉴和学习的意义。

  其实,杨天风极力推行的某些战略战术,以及政策措施,很多人现在可能并不理解,但却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的。

  比如钢拳,不仅能摧毁装甲目标,还能使鬼子的炮楼、碉堡受到威胁,尽管射程近,但也比用人往上送炸药包安全多了,而历史上所谓的囚笼政策恐怕就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压迫。

  再比如兵工厂制造出二十门120重迫击炮后,便停止了工作,除继续生产弹药外,改为大力制造60毫米迫击炮,以满足三纵和各抗日武装进行游击战的需要。

  要说60毫米迫击炮的特点,那就是轻!三十多斤,一个人就可以背着一门炮走。甚至有特殊的战例,在对越反击战中,曾有一名战斗英雄左肩迫击炮,右肩扛一箱弹药(四枚炮弹),冲上山顶,压制住一股越军的进攻。

  没错,该炮必要时候,还能和掷弹筒一样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即不用通过土地和座板固定炮身,仅用身管手扶发射。

  相比82迫击炮八到十人的庞大炮班,60迫击炮班仅有五六人,除了一个炮手,一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