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创平原作战理论_抗战惊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副炮手以外,其余都是弹药手,携带十八发左右弹药。根据实战来说,60毫米迫击炮一次战斗的炮击量基本都在十八发以内,一个炮兵班携带的炮弹基本就够了。

  最大射程一千四百余米,最小射程二百米,迫击炮弹重公斤左右,装药一百多克,杀伤半径有十五米,实际有效杀伤半径在二十米左右。

  由数据可见,60迫击炮的大部分性能,都大大强于日军掷弹筒。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同样训练水平下,该炮精度远远高于掷弹筒。而掷弹筒则主要通过射手的经验概率炮击,无法有效测算瞄准,对操作手的要求很高。如果遇到一个菜鸟,恐怕发射一二百发才能击中敌人。

  这样一种机动灵活的小炮,在正规战中肯定不如82迫击炮,但在游击战中,却正能发挥其特点和威力。

  而且,60迫击炮还可以直接跟随一线步兵连作战,甚至可以跟随一线步兵冲锋。步兵冲锋到哪里,60迫击炮就可以跟着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步兵需要炮兵火力支援,60迫击炮都可以发挥作用。

  说到底,三纵还是介于正规军和游击队之间的部队,战术打法也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者说是两者的结合。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打法配备武器,又是杨天风的先进设想之一。

  就目前而言,有二十门重迫击炮,三十多门八二迫击炮,五六门九二步兵炮,抵挡日军一个五六百人的临时大队,或者是一个千人左右的标准大队,也基本上够了。

  何况,一线步兵的武器因为有钢拳、榴弹发射器、霰*弹枪,再加上60迫击炮,也不落下风。

  做眼前最正确的事情,最快地使军队提高战力,以迎接敌后战场越来越严峻的时候,还没有谁比杨天风想得更远、更周到。

  …………

  日军攻占南昌后,东沿鄱阳湖东南岸,南至向塘,西在高安、奉新、武宁一线与中国第三、第九战区保持对峙。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虽占领南昌,但消耗较大,尚未整补,守备兵力不足,决定乘日军立足未稳时举行反攻,同时令各战区发动“四月攻势”(亦称“春季攻势”),袭扰、牵制日军,防止其继续向西进犯长沙。

  虽然远离南昌战场,杨天风的三纵也接到了孙桐萱例行公事般的通报。所谓例行公事,也就是你打也行,不打也行,最好是多少弄出点动静。

  对这个通报,杨天风采取的态度是暂不大打,继续按照既定布署开展游击战,夺取广大的乡村。

  太平集大胜后,不出杨天风的所料,日军匆忙调兵稳固夏邑县城的防守,一时抽调不出机动兵力来反攻。而蒋支队留一个大队于太平集,稳固夏邑以东的乡村局面,其余两个大队转而向南发展,进入了毫县县境。

  在驱逐或消灭了几个据点的敌人后,蒋支队占领了芦庙和颜集两镇,切断了商(商丘)、毫(毫县)公路,在毫县以北形成了屏蔽。

  至此,西进行动暂告一段落,但一场大战也近在眼前。杨天风亲率直属警卫团(已扩充至两千余人)、陈支队的两个大队,以及炮兵营赶往增援,总兵力达到了四千余人。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