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9章 王维王昌龄围剿小陈!(两更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月照人来。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这首说的是,在灞桥边遇到了故友,被请下马喝了一杯美酒,想问问你是要归往何处呢?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寥寥几个字,没有任何来龙去脉,也没有说明故人究竟是去的哪里,可偏偏王老师截取的“下马饮酒”的这个片段,让人浮想联翩,故友相逢,乍惊乍喜,又惆怅莫名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

  这位故人,可能是往山中隐居。

  可能是要去塞外征战。

  可能是功成名就,正要衣锦还乡。

  这些都是留白,任由读者自己去想了!

  此诗一出,观众们对易丝儿的恶感竟然减轻了许多,不少人情不自禁地鼓掌起来!

  客观地说,易丝儿唱得还蛮好听的啊!

  要不然也不会是昨晚金曲联唱的冠军了!

  之前真的是词不行啊!

  三楼上的小陈脸苦了一层:

  他不怕王老师吟特别华丽的诗,就怕他来这种“平平淡淡”“见微知著”的诗啊!

  正如孟老师《诗论》中说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最是让人头疼!

  你现在让小陈对,小陈是觉得各个方面都可以对,可是偏偏各方面都对不好!

  只要意思说得太明显太刻意,很容易就落入下乘!

  只是现在要面对王老师奇句的,是王大叔。

  可是王大叔竟然没有小陈这种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困窘,他也只是稍一思忖,便写好了句子,仍然由小陈放飞,交由楼下的刘昭阳!

  刘昭阳也意识到楼上现在是“神仙打架”的局面,自己只是一个传声筒。

  但也没啥抱怨的,你让她自己想,有一百个脑袋也不会想出同等级的!

  默念两遍,暗赞好诗,唱道:“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王大叔这句要说的话,并不算是非常奇绝的句子,只不过是一句恭维:

  你肯定是要追寻名山而去吧,在这之后,我恐怕很难再见到有你这种清白高尚情怀的人了!

  这哪里算好呢?

  王维却感叹一句:“少伯所言,几与我无异矣!”

  少伯老兄你写的这两句,简直跟我自己写的没有什么两样啊!

  王昌龄放声大笑,老哥俩举起酒杯走了一个——惺惺相惜之意,溢于言表。

  小陈难免回想:

  这也行?

  我不抄别人局势,像这两句的水平也能写得出来!

  可事实上,王昌龄好就好在,他用王维的口气,续王维的诗,浑然一气,含蓄自然。

  像是喃喃自语:你走了,我咋办?

  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有自己对遍访名山的欣羡,又有少了一位志同道合之人的惆怅,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下马问君”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两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之感!

  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这便是王大叔的“狡猾”之处了,他借用了王维诗的高妙处,以相同的手法将诗完成了——

  可他这两句,单独拿出来,那就是非常平常的恭维之语,给小陈留下的就是一个大难题!

  是的,王大叔完全可以写得更加高妙一点,可是没有必要!

  他就写成现在这样,既不影响观众对刘昭阳诗质量的评价,也能让接他诗句的小陈多受点考验!

  小陈一个头两个大!

  今天出门没看黄历,早知道就应该带一张春哥的画像在身上防身啊!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