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三章_温僖贵妃她不想奋斗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年后,瑞初一直忙于纺织厂事务,或许还有些别的事要忙,偶尔停下来,不是在看书便是在写东西,也总不得闲。

  她仍是在宫里的时间多,偶尔也会留宿在公主府、或者安儿府上一日,康熙絮叨两回,又不忍十分拘束她,见敏若都没管,想着敏若应当心里有数,便没再念瑞初。

  敏若:感谢信任,谢谢。

  康熙对瑞初有一种远超对常人的纵容偏爱,这是在瑞初出生便给他带来好处所获得的低底线基础上多年经营出来的,在有关注偏爱的前提下,懂事早慧的孩子总是更容易让人不自觉地放宽底线。

  尤其在近几年,他对太子一脉愈发不满的基础上。

  瑞初曾试图调和康熙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又在留心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沉默。

  生在皇家,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

  她与她的父兄们,道不同。倘若真有一日明晃晃地站在了对立面上,她将是爱新觉罗家的永世仇人,无论彼时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都会恨她入骨、恨不得饮血啖肉。那如今朝中这一局,最终是谁赢了,对她来说,难道有什么区别吗?

  无非是输在她手上,还是输在皇父与兄弟们手上的区别。

  康熙对瑞初的疼爱,出发点当然不单纯,但多年下来,假的都成了真的,何况一开始也只是喜欢得有缘故而已,这在皇家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幸运,因为许多公主终其一生也未能得到皇父多少怜爱。

  虞云的身份确实低,但在瑞初不嫁蒙古的基础上,大清也并不需要出身多高的公主额驸——嫁来嫁去都是朝内,对大清并无实际利益,只是为公主本人增添荣光而已。而在这种前提下,虞云的出身反而成了他的优点。

  只是今日主动求变,与他日被动求变,其中差别辛酸,不是轻飘飘几句话便能说尽的。

  但在瑞初的婚事上,想要说服康熙,仅从利益出发是不够的。

  她从未做过自己会输的打算。哪怕她此生心愿未成,至少世间行走几十年,总是来过一场。在她身后,还会有千千万万人,为自己、为天下百姓谋一个自由平等之江山。

  因为老百姓总是对“灰王子”的故事喜闻乐见。

  这一桩婚事,更多是面向天下读书人,或者江南士族更多。虞云则不同。他的出身注定了婚事一经宣扬出去,会有更多百姓关注。

  虽然敏若和瑞初都清楚,这个想法本来就是个笑话。但康熙这些年对外形象经营得一直不错,百姓们奔着过好日子的心往前看,就会乐意这样想的。

  赐婚瑞初,一箭何止双雕。

  因为这种“高高在上”,本来就是一种罪。

  所以这话难说,事难做。

  瑞初大了,心里有成算,南边走了一回,也让敏若对她处事办事的手腕放心了。敏若如今唯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