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三章_温僖贵妃她不想奋斗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不放心的,只有一点。

  因为康熙既已有许配宗女与虞云之心,便是早有了这番打算,他应当知道下嫁与虞云有少时渊源的瑞初才是最好的选择,宣扬出去更是一番佳偶天成的美事。

  她没想过掌控皇权吗?想过。可去岁下江南,沿途缓行,她几次便装细访民情,看着官员跋扈百姓疾苦,看着贪官污吏欺下媚上,看着满族高官在地方上嚣张不可一世,看着农工为牛马、商为猪羊,唯士人念着“书中自有黄金屋”清高不可一世。

  总的来说就是先套路着。

  至高无上、不受监察控制的权利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威胁。

  他没开口,就说明他眼里对瑞初婚事的判断标准更多是“幸福”而非“利益”。

  敏若如此分析,瑞初的想法与她八九不离十。

  虞云的身份其实说合适也合适,说不合适也不合适,要怎么用,主要看瑞初能不能踩中会打动康熙的那个点。

  如果从这里入手,那瑞初的婚事和安儿的婚事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甚至瑞初与虞云成婚,对康熙的益处可能还会更大一些。因为归根结底,洁芳出身江南书香之家,虽称不上是士族,可能养出几代文人,显然也不是寻常人家。

  瑞初本身福瑞公主的名声,会让将自己与虞云视为共同体的百姓们更加倍感荣幸、更加明白如今的大清皇帝并无满汉之见,他愿意将自己最疼惜、身份最高贵的公主嫁与汉人,难道还不能体现大清皇帝对满汉人的一视同仁吗?

  从利益上无法直接说服,那就将侧重点带到感情上,让利益去打辅助。

  在此同时,再将虞云幼年之事加以宣扬,爱民如子的美称便稳稳当当地扣在了康熙头上,尤其作为一个满人皇帝,爱惜汉民与满无二,才更有重量,也更有宣扬的价值。

  康熙当然不可能一下就同意瑞初与虞云之事——除非他脑子抽了。在他的预想当中,瑞初成婚的理想人选应该是旧贵高门出身,自己有本事、知上进,家中人口简单、阿玛额娘知情识趣懂得对公主恭恭敬敬,未来额驸自己最好也聪明些,知道公主高兴,他的日子才能好过。

  在这一点上,敏若对他感恩戴德。

  她只怕瑞初因康熙的疼爱而对自己的想法产生负罪感,认为自己愧对康熙的疼爱,愧对大清的江山,愧对爱新觉罗氏——康熙、大清与爱新觉罗氏,只要他在位一天,便是被捆绑成一体的。

  瑞初凝视着她,清凌凌的眸子里似有很轻的无奈。瑞初握住敏若的手,轻声道:“额娘,相信我,我既做下决定,便永不会退缩了。”

  她便知道,若这世道不变,掌控了再高的权利,哪怕天下人跪伏在她脚下听她指派吩咐,也是无济于事的。

  既然一开始便是真的喜欢,多年累积下来的疼爱更不是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