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3章 想法_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所知道的消息,斯大林派出了自己的亲信瓦·莫洛托夫和拉·卡冈诺维奇亲自督导粮食的征收情况。

  这次征收行动给乌克兰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他们抢走农民手中仅有的粮食。

  这一年他们又从乌克兰搜集到了700万吨的粮食。

  而且政府的收购价格极低,只有市场价格的4%-5%。

  乌克兰一个5口之家,留存的粮食大概只有80公斤,也就是说每个人每月只有1.7公斤的粮食可以食用。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的农民只能宰杀自己的牲口,牲口吃完以后开始用树叶、树皮来充饥。

  由于粮食的缺乏,导致大批的农民饿死。当时乌克兰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的荒芜。

  1927年底,苏联爆发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导致工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还影响到了城市生活。

  有人那时候就跟斯大林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当时没有从农业政策上找问题,而是拿阶级说事。

  认为这是小农思想作祟,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928年苏决定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以提高农业的产量。

  但是当时乌克兰农业传统是私有为主,推行集体化非常困难。

  而苏维埃政府把推行国有化当作唯一的解决路径,可是在1929年底,整个集体化率只有5.6%,只有不到20%农户愿意加入集体农庄。

  于是在1930年1月5日,推行了《关于集体化速度和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措施》的决议,正式提出全面集体化的方针。

  1930年2月份乌克兰政府不顾农村情况,强行推行集体化,并且提出,谁反对集体化就是反对当时的苏维埃。

  实际情况却是,要强行被交出自己的土地和牲畜,加入了农庄。

  而且强征过程中爆发了大量的殴打、杀害基层干部的情况,整个基层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于是很多农民开始滥杀牲畜,认为杀掉吃肉都要比卖给苏政府要好。

  从1928年到1930年,乌克兰家庭饲养牲畜数量减少了一半还要多,很多负隅顽抗的农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有320万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

  斯大林认为农民的保守性导致他们顽固不灵,严重阻碍了苏的现代化,而且还要把消灭富农的集体运动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而当时乌克兰的富农有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他们不但保留乌克兰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而且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

  这些富农不但抵制农业集体化,而且还不愿意把粮食卖给政府,他们宁愿冒着风险,把粮食卖到自由市场,而获得更高的利益。

  因此富农成为集体化运动的绊脚石,自然成为**的对象。

  于是斯大林开始划定富农标准:

  “每口人年收入超过300卢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