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四章 不战何待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君上,周、宋、鲁、蔡欺我太甚,不如因而伐之,可建大功!”

  回到馆舍中,方落座,高渠弥便迫不及待的向郑庄公建议道。

  此一出,立刻博得了郑国群臣的赞赏。

  很多人直接叫嚣着“周、宋、鲁、蔡可伐也!”

  就是当初劝郑庄公以大局为重的原繁,也是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打出了“敌不可纵,纵敌患生!”的口号。

  至于这个敌说的是谁,各人都心知肚明。

  总之,经虢公提出更立郑国世子一事后,郑国上下皆以之为耻,欲以战来洗刷被加之于身的侮辱。

  诸侯国换不换储,在此时那是诸侯国自家的事,别说宋、鲁、蔡无权插手,就是天子也得掂量掂量。

  这就好比后世毛子选总统,米国直接公开声明让毛子民众必须选某某某,不选不行。

  这不是**裸打毛子的脸吗?

  毛子可能会答应吗?

  同样的道理,天子这也是一巴掌打在郑国君臣脸上。

  若天子还有宗周时期的那个威势,郑国上下虽然心里有怨恨,但形势比人强,捏着鼻子还有认命的可能。

  毕竟从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上来说,天子确实是有这个权利的,就像鲁武公,被逼得实在没招,只能屈服。

  但,问题是,现在是成周时期。

  此时的天子固然还有些号召力不假,但距离成为明日黄花也就差那么一天。

  要知道,原来成周有地六百里,六六三十六,也就是三十六万平方里的土地。

  而现在呢,就剩一二百里的土地。

  土地少也就算了,财政还特别糟糕。

  平***去世时,桓王连平王的丧葬费都凑不齐。

  桓王又特别反感郑国的作为,不愿欠郑国的情,无奈之下,只好厚着脸皮派人到鲁国来求赙(丧葬费)。

  没地没钱,兵也不多,郑忽是真不知道这天子哪来的自信敢胁迫郑国换掉自己?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郑忽也没什么好办法了,再讲什么息事宁人,并力北进那就是自绝于郑国了。

  群臣都这么拥护他这个世子了,他再说这样的话,那不是明显的不知好歹吗?

  郑忽怎么可能会做这样的蠢事?

  “走一步看一步吧!”郑忽心说。

  天子出的这个幺蛾子确实是打乱了郑国原本的部署。

  不说别的,郑庄公一旦在这种情况下离开曲阜,天子暂且不论,其他三国宋、鲁、蔡,郑庄公能不与他们开战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

  先不说郑庄公就不是个吃亏的主。

  就是此时的价值观。

  此时讲究的是什么?

  讲究的是有恩必尝,有仇必报,有恩不尝,有仇不报是要遭社会唾弃的。

  想当初郑国为什么会和卫国结怨,不就是因为公孙滑(共叔段之子)请卫桓公伐郑在前,之后郑国报复,后来误会虽然解除了,但卫国一瞧,郑国竟然伐我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