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八章 图谋(二十四)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民丹岛280公里外的邦加岛,面积1.2万平方公里,岛上盛产锡矿,产量占到整个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一半以上,隔着一条短短的邦加海峡与苏门答腊相望,平均宽度只有16公里,可谓苏岛的门户。

  贾曼上尉指挥的K-XVI(罗马数字16)潜艇缓缓浮上水面换气,K型潜艇的“K”代表Kolonien,荷语“殖民地”之意,这型潜艇一共建造了5艘,全部布署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

  荷兰人对潜艇还是很有心得的,世界上第一艘潜艇就是荷兰发明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尔于1620~1624年间研制成功并进行试验的,不过因为国力的原因,在军事用途方面他们并没有多大优势,转机来源于一战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严苛规定,德国不允许拥有潜艇部队,原因是他们曾利用著名的U艇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差一点就赢得了战争。

  一战后的德国一直在努力恢复实力,而且这种“努力”并不始于纳粹崛起,在那以前德国人就已经在秘密重建军力了。

  话虽如此,但《凡尔赛条约》的枷锁仍然有力,所以德国人只能想方设法绕过条约,以“帮助”的名义跑到别国去研发装备,这方面苏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例如,20世纪20年代,德国共派遣了60名一战王牌飞行员前往苏联利佩茨克基地,协助训练苏联空军的飞行大队。其中就包括纳粹的元帅、空军司令戈林。

  1933年11月,德国向苏联出售了全套的E-1潜艇图纸,还派出最好的工程师前往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造潜艇。

  此外,1926-1927年间,后来的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曾带着被伪装成“拖拉机”的德军坦克前往苏联喀山。在那里,他们进行了行军和遭遇战演习,示范了“闪电战”的理论。甚至,古德里安还被苏联人邀请去编写演习大纲

  当然也有别的,比如德国曾在荷兰、芬兰造潜艇的故事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和之后的几年里,德国海军与《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并无两样,依旧靠着巡逻艇和一些旧驱逐舰度日。

  但实际上,他们已在和国外厂商密谋共同设计、建造潜艇。其中最活跃的就是克虏伯公司,那个自德国统一之前就开始活跃的军火巨头。

  从1922年起,克虏伯一共派出共40人的工程师团队前往荷兰,进入“船舶建设工程局”(NVIngenieurskantoorvoorSchee**bouw)工作。

  而这家公司实际是由德国海军、克虏伯子公司和另外两家德国航运企业(AGVulcan和AGWeser)合资成立的空壳公司。

  在那里,德国工程师名义上是为其它国家设计、建造潜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