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四章 风暴(十八)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东战役之后,经过了实战考验的A-32被苏方正式定型采购,得到了一个赫赫有名的编号。

  来到印支的25辆是它的第一批验证型,全重仅有19.4吨,正面装甲仅有25mm,因为采用倾斜装甲的缘故,具有50mm垂直装甲的防御能力,一台500马力的12缸V型水冷四冲程V-2柴油发动机给予了它澎湃的动力,公路速度高达每小时95公里,野外速度也有每小时75公里左右,在刘开放的心目中,实质上是一款轻坦。

  实际上,它的改进型已经在滨海军区第3设计局(菲尔索夫坦克装甲车设计局)进入了第4次设计定型,按刘开放的要求,最大装甲厚度60mm的条件下整车重量不超过30吨,整体采用大量的冲压件銲接而成,再加上严格地标准化生产,可以大大简化制造工艺,加快成品下线时间,从一块47公分宽、22公分长的锰钢履带片到320克重的合金连接销,从27公斤重的胶缘负重轮到1.1吨的V-2柴油发动机,所有的部件拆分成40大类1578种,发标给全区9万多家工厂,哪怕只有一台机床和几个工人,只要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都可以从这笔订单中拿到合理的利润,所有的零散部件最终被送到一家新成立的滨海重型车辆厂,在经过培训的工人手中组装成型。

  编号“041”的车组是这个坦克连队的指挥车,车长高起得上尉同时也是远征军直属坦克连的连长。

  “报告,公牛已抵达南猛河,报告,公牛已抵达南猛河。”

  “公牛,公牛,猎鹰攻击群还有1分钟到达战场,你们可以开始渡河了。”

  “公牛明白。”

  高起得将战车停在岸边,在众目睽睽下打开上车盖,露出半截身体。

  眼前的南猛河虽然只有40多米宽,可是水流十分湍急,中心最大深度达到了7米,装了通气管的T-34无法泅渡,幸好桥上有一座建于20年代的石桥,按照事先的侦察所得,桥面能够通行20吨以下的载重车,他的坦克全重差不多刚好在这条线上。

  “刘师长,你的动作要快,要猛,我们会给予火力支援。”

  为他们带路的是“援暹青年军”的一个连,由第1师师长刘漱石亲自指挥,这个连全部由暹罗华侨组成,对本国的地形当然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就在边境生活。

  “暹罗连”的战士们只经过了一周多的正规军事训练,战斗力可想而知,真正伴随坦克连的是第501机械化步兵师下属的师属装甲步兵营,全营800官兵分乘55辆B-3型装甲半履带运兵车,在坦克连停止前进的时候,他们也从运兵车里冲出来,占据了各个制高点警惕四周。

  “咻”

  一分钟后,配合他们进攻的陆航战斗机赶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