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痈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匮云。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肺痈之脉。既云滑数。此复云微数者。非脉之有不同也。滑数者已成之脉。微数者初起之因也。初起以左右三部脉微。知卫中于风而自汗。左右三部脉数。为营吸其热而畏寒。然风入卫。尚随呼气而出。不能深入。所伤者不过在于皮毛。以渐舍肺俞。而咳唾振寒。兹时从外入者。从外出之易易也。若夫热过于营。即随吸气深入不出而伤其血脉矣。卫中于风。得营中之热留恋。固结于肺叶之间。乃致血为凝滞。以渐结为痈脓。是则有形之败浊。必从泻肺之法而下驱之。安在始萌不救。听其脓成。而致肺叶腐败耶。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火热之毒。结聚于肺。表之里之。清之温之。曾不少应。坚而不可攻。惟此无坚不入。聿成荡涤之功。不可以药之微贱而忽诸。若因外感所触而成。当取用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最佳。足可补仲景之未迨也。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吐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此上提之法也。痈结肺中。所以浊唾腥臭。乘其新造未固。提而出之。如其势已入里。又当引之从胃入肠。此法殊不中用矣。所以宋人附以十六味桔梗汤。兼合葶苈泻肺之意。外内合邪之治也。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此治肺痈吃紧之方也。肺中生痈不泻其肺。更欲何待。然日久痈脓已成。泻之无益。日久肺气已索。泻之转伤。惟血结而脓未成。当亟以泻肺之法夺之。若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为表证未罢。当先与小青龙汤一剂。后乃服之。

  石顽曰。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金匮特立二方。各有主见。如患人平昔善饮嗜啖。痰湿渐渍于肺。宜皂荚丸。肥盛喘满多痰。宜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补所不足。复立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以治风寒客邪感触发热之证。苇茎汤以治心脾过劳。肺气不化。水道不利之疾。功效最速。宋人又有十六味桔梗汤。虽未尽善。亦可以备诸治之采用。若畏其峻。而守王道之方。真养痈以待毙耳。明眼者辨治宜早也。

  凡咳嗽吐臭稠痰。胸中隐痛。鼻息不闻香臭。项强不能转侧。咳则遗尿。自汗喘急。呼吸不利。饮食减少。脉数盛而芤。恶风毛耸。便是肺痈之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