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方风雨汇赣州(十七)_永历十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撤离赣州。

  次日,城下的清军就在洪承畴的军令下开始撤围,洪承畴其实也是心忧湖广战局,所以只得设计欲击败李兴大军好早日返回长沙主持湖广战局。

  洪承畴治军甚严,军令下达后,各路清军皆是井然有序地撤出了营垒,而奉命前往峰山的董学礼和进驻夜光山的李本深,在洪承畴撤围之前,已经率军进入预订位置。

  本来守在夜光山的秦风部,看到大队清军转入山区,再看旗号居然是老熟人李本深,秦风也乐了,据他估计,李本深这支军马应该是伏兵,所以即令各部戒备只要清军异动就衔尾追杀,给李本深来个突然袭击。

  于是乎,明清两支军马皆埋伏在夜光山,只隔一道山岭,李本深守在夜光山北麓,秦风则守在夜光山南麓。

  对于夜光山上秦风部留下来的痕迹,李本深并没有产生怀疑,毕竟此前李兴就在夜光山设伏,再说李兴部进城已经月余,大军围城之时哨探也在山中搜索过,也没有发现什么端倪,故此即令各军在夜光山驻扎了下来,只等明军离城之后突袭赣州城。

  进驻峰山的董学礼,则在章江上游开始筑坝蓄水,一旦城中的靖南军被济度军吸引,往九牛驿方向追击,就要炸开堤坝,水淹赣州周左,以阻隔靖南军的退路。

  而洪承畴解围之后,则大张旗鼓在靖南军的眼皮子底下匆匆往赣县方向退去,为了迷惑城中守军,清军甚至连浮桥都没拆毁。

  就在洪承畴退兵之后,济度也是率军退至了峰山附近,并按洪承畴的计划向仍在赣州的李兴送来了战书。

  书云:

  “天道有常,国有更替,我大清兴于辽左,统合大漠,彼时明帝昏聩,内患四起,闯贼肆掠中原,献逆播毒川滇,海内已成鼎沸之形,我大清不念旧恶,举义师,兴大义,一年之间剪除闯逆,数载之间,献丑授首,岂非天命?今成功败于江宁,定国亡命滇南,正是四海升平,休养生息,以安百姓之时,唯有李贼,收群盗于天南,猖乱两广,妄托前明宗室,腆居伪爵,戮害四方,今朝廷天兵入赣,未知可敢战否?”

  待使者读完,府中的一众将官皆是大笑。

  李兴冷冷地说道:“本帅也不杀你,回去给济度传信,本帅是他想打就打的吗?如今本帅欲提兵南返,他若是有胆子就来接战,若是没胆子,就滚回南昌去,待本帅整军完毕,必来取他狗头。”

  那使者哪敢多言,眼前的这位,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据说广州就屠了数万满洲妇孺,现在能保住一条小命就不错了,当下战战兢兢出城复命去了。

  清军退走后,赣州四门同开,安巴和扎克以及明达礼等人率领着骑兵开始封锁官道,往来的哨骑来回驰骋,有的甚至已经北出到峰山附近,还有的则在九牛驿方向布下了警戒哨。

  随着各处的消息不断传来,赣州城的靖南军就是按既定计划开始依次撤离赣州。

  济度收到使者消息说小李贼欲返回广东,初时还有一些怀疑,然而哨骑又传来消息说贼寇已经隔绝了赣州西面和北面的官道,根据哨骑判断,小李贼应该是南返了。

  对于李兴不按套路出牌,济度也是茫然,洪承畴可是要他将小李贼引到九牛驿方向的,现在贼寇南返,自己到底是追还是不追?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