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章 向北方(上)_永历十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得奉命。

  宋广坤退走后,唐王就是令夫人赶制两件征袍,同时通知梧州知府钱安宁准备美酒百坛,以及肉食万斤,准备在出征之日犒赏三军。

  对于唐王的这些要求,钱安宁根本无需请示李兴,他自己就能做主,虽然有点麻烦,但是这点东西到梧州富户那边调用还是不难凑齐的。

  这两日,梧州城城中除了不知情的百姓外,大小衙门都是热闹非凡,城外白云山校场也是忙碌异常。

  两日后,唐王携梧州大小官员前往白云山校场观礼,总督连城璧也是带着自己的属官赶赴了现场,能在这个乱世生存下来的,没有一个不是人精,现在两广靖南军一家独大,连城璧若是这点眼色也没有,那坟头的野草估计已经三尺高了。

  连总督是一脸笑容地唐王身后,和身旁的的郭之奇、宋广坤、等人谈笑风生,只等北伐军入校场。

  白云山校场匆匆搭制而成的点将台上,唐王站在最前面,连城璧和郭之奇分立两侧,其余诸官则分两侧站定,校场百姓开放,前来看热闹的百姓被阻挡在安全区域之外,中间留出一块宽约数百步的通道阅兵将士入场所走。

  辰时方过,白云山校场外就响起了震天的鼓炮声,北伐军于世忠之子于佑明挺枪跃马,飞骑至点将台下扬声请命道:“启禀唐王殿下、大帅,北伐军已经整点完毕,请殿下和大帅校阅。”

  “好!让众将士进场吧!”唐王面色潮红,李兴高声下令。

  战鼓声顿时齐齐响起,伴随着苍凉的牛角号声,一阵阵整齐而又沉闷的步伐声响起,一个步队接一个步队的鸳鸯兵、白杆兵、火铳兵、火枪兵、骑兵营及火炮兵依次进入校场,最后王忠率领一千名亲卫进入校场,一个个盔明甲亮,杀气腾腾,令唐王看得振奋不已,只盼此强军能北伐大捷,光复南都,光复孝陵,光复神京。

  至众军列阵完毕后,东阁大学士郭之奇就是踏步上前,将手中檄文一展,朗声念道:

  “大明永历十四年三月十八,唐王朱聿锷、靖南侯李兴檄于梧州曰:今所谓之清廷者,本建州流离之民,食无所养,衣无所穿,我大明哺育万邦,怜其生灵,熙洽繁育,历二百余年,恩不可谓不厚也!然夷性豺狼,屡生反侧,不思报效,竟作仇雠。老奴构乱辽左,百姓罹难;洪太播毒京畿,黎庶流离。

  及至福酋,趁我内忧之患,钩连吴贼,兴荐食之志,鸣镝于山海之间,神京遭据;仍不知足,复攻南都,三帝蒙尘。胡骑所至,即行惨屠。父子相丧、夫妇无全。昔物华之所,皆沦鬼域。弦歌之地,尽化荒墟。去我衣冠,毁我发肤。至我汉家百姓,人皆左衽;尧封禹土,化为膻腥之地。

  然天不绝大明国祚,中国必有复伸之理,前有晋王抗奴于滇黔,又有延平王收众于海疆,仁人志士,戮力同心,每欲与奴死战。

  去岁梧州之捷伪王授首,广州一战群凶毙命,一年之间恢复粤、桂二省,半载光阴,歼敌十万,今洪贼囤兵三楚,伪王纵兵入赣,靖南侯李兴欲效中山、开平之志,今提水陆大军四十万,克日北伐,匡复三楚,还定南都。

  三楚之文武将吏,本系大明赤子,时穷势蹩,委质虏廷,今大军到处,宜请早降,若贼性依旧,为奴爪牙者,天兵到日,玉石俱焚,勿谓言之不预也!在北诸官,唯有洪逆,枉顾天恩,枕席之间,即易其志,为奴前驱,所经之处,血债累累,罄竹难书,有得其首者赏万金、封王爵,檄下,今布遐迩,咸使闻之。”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