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章 我支棱起来了!(求订阅~月票!)_百万调音师只好亲自上台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是开放思想的。

  寓教于乐!

  是的,一开始的人民艺术,发展的初衷,其实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

  【老百姓不爱听大道理,但是爱听戏】

  但本质,一定是回归于思想的开拓。

  李少杰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尝试。

  要想实践这些,本身就需要巨量的知识。

  老百姓,可以不懂,可以只看第一体验。

  但创作者,不行!!

  既要保证优秀的艺术性,更要保证通俗易懂,富有思想!!

  可到了现在,总有人觉得一些艺术家高高在上,高雅低俗之说大行其道。

  但其实,并不是文艺工作者脱离了群众!!

  就比如,现在很多的群众,看到了一些看不懂的东西,尚未发言,便有导演急匆匆站出来大声叫嚣“观众不懂,那是他们水平不够”。

  于是,群众便会觉得,哦,你们高雅的东西我们欣赏不来,我俗。

  更加割裂了。

  审美是有高低的,而大众群体太大了,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在艺术上的审美都极为高级,艺术本就不需要懂,第一体验觉得棒,那就产生了兴趣入了门。

  之后,慢慢探索感兴趣的东西,慢慢的听故事。

  共情。

  任何艺术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一开始或许难以接受,但只要接受了,会发现越来越棒,越来越好。

  艺术就会变得并不难懂。

  只是需要那么一点点的时间,一点点的耐心。

  但就在时间碎片化的如今,就在这个当下,跳出来了一群生意人。

  他们用“大众”当借口,来包装“肤浅”,绑架民众。

  将“粉饰成大众的肤浅低俗”伪装成大众作品,挑拨所谓的“雅俗之争”。

  走入人民群众,不代表要低俗,不代表要肤浅。

  因为,俗,是通俗。

  并非是低俗!!

  曾经的苏区,每一个人都是艺术的创作者。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现在,看起来也一样。

  文艺创作门槛越来越低,几乎快要不存在了。

  但这不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

  这只是生意人粉饰包装后的烂人,不仅输出的价值观扭曲,还夹带私货,恰烂钱。

  抄袭,敷衍,应付,摆烂,抄袭,抄袭,抄袭。

  甚至出现了古风圈的一些人,或是各种裁缝等等等的所谓“大众热歌创造者”。

  这些牛鬼蛇神,大行其道!

  文艺工作者确实是要走入群众,但也要维护其基本的专业素养,不能用所谓“人民”“大众化”去包装自己。

  “大家都喜欢不就是好的?你管他抄不抄?”

  “大众又看不懂,你讲那么专业干啥?能火就行啊,恰饭啊!”

  民间艺术家,不代表就一定要“没有专业知识”。

  更不代表可以肆无忌惮的抄袭!

  李少杰正是生长在这个时代的。

  天才,思想觉醒的都早。

  横向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