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3章 两种思路干工程_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3章两种思路干工程

  黄土高坡上的塬,是宽广豪迈的。

  这里的沟壑,是荒凉粗犷的。

  到了冬天,黄土高坡上的沟沟壑壑都是一片沉寂。只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的冰挂吊在悬崖上,蔚为壮观。

  在背阴一点的沟壑里,有些地方的积雪,很深。

  有些时候生产队的羊倌赶着羊群,一不小心掉到这种积雪里去了的话,是很难将它扒拉出来的。

  而到了开春的时候,冰挂和积雪融化。从一开始的娟娟细流、最终汇聚成奔涌而下的山洪。

  咆哮着,奔腾着,肆意的冲向向无定河。

  如同塞北执拗的汉子,九头牛也拉不住。这些裹杂着大量的石块、枯枝败叶的滚滚黄汤。

  里面一碗水里,就有半碗黄沙。

  山洪带走的,不仅仅是黄土高原上、最为肥沃的表层土壤。

  而且如此珍贵的水,就那么白白流失,所以洪水也带走了庄户人家,对于丰收的极度渴望。

  罗旋就是打算在“V”字型的沟壑中,构筑一道土坝。

  以便将这些珍贵的、携带着大量肥沃土壤的洪水,给拦截在沟壑之中。

  以便将它储存起来,作为以后灌溉农田的水源。

  与此同时,

  随着“V”型土坝里面的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这种微型土坝,慢慢会形成一种“甘”字型的淤积地面。

  从而创造出更多新耕地。

  这种耕地,它是由塬上的黄沙淤积而成,所以它会更肥沃、含水量也更大。

  以罗旋的估计:这种淤积地里的粮食亩产量,将会比塬上那种、靠天吃饭的坡地亩产量,高出足足5——7倍!

  是河畔那些、所谓的“川地”粮食亩产量的两倍以上。

  这倒不是自己突发奇想,一拍脑袋、想当然的来了这么一出。

  是因为这种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在后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且经过了2,30年的实践证明之后,才总结出来的真实数据。

  李会计、生产队长窦建德,还有民兵队长、妇女组长陪同罗旋站在高高的塬上。

  众人看着沟壑底部、那些正在忙碌着的社员们。

  大家伙儿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一方面感觉到信心百倍、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可另一方面,

  迫在眉睫的粮食缺口,又让大家的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

  窦建德问,“罗旋同志啊,我们生产队所有的沟壑加起来,不说有100条吧,起码也有6,70道沟。”

  “你每天给社员发1斤半粮食、管两顿饭。”

  窦建德很是焦虑,“这个法子好倒是好,既解决了社员们日常的口粮问题。

  同时也给集体账目上,节约了宝贵的现金。可是每天260来号男男女女,在工地上干活。

  额滴天哒哒呀!

  天天需要近800斤左右的粮食支出这恐怕难以为续呀。”

  李会计微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