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1章 承包出版社,三十年不变_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负担就得由曹志强来扛起来。

  这倒无所谓,毕竟只是六个人的工资而已,哪怕算上奖金跟津贴,在这个时代来讲也不算什么,反正曹志强是没看在眼里。

  作为承包方,红光出版社还应该给红光机械厂交一份管理费,或者叫承包费。

  一般来讲,这种承包费可以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不固定的分成模式,一种是固定模式。

  分成模式,就是出版社跟机械厂按盈利的比例来分钱。

  一般是三七分,也就是出版社每年固定上缴三成的盈利给机械厂。

  这种模式的坏处,是出版社赚的越多,交钱越多。

  好处则是,如果出版社没有盈利或者亏损,理论上就不用上缴管理费。

  而一个承包人,既然拥有一个单位的经营权,如果想要把自己承包的单位搞成账面上的亏损,那太简单了,随便找个合格的会计就能搞定。

  所以在这个时期,大多数的承包人,一般都喜欢玩分成模式,但大多数的被承包单位,却往往不喜欢,因为风险太大。

  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固定管理费模式。

  这种模式,是不管你承包人承包的单位是赚是赔,也不管你赚多赚少,都固定上缴一笔约定的管理费就行。

  在这种模式下,承包人的压力就比较大,而被承包的单位呢,压力比较小,因为不管承包人赚还是亏,被承包方都有钱拿。

  原本呢,因为关系到位的缘故,李厂长是想让曹志强搞分成模式。

  毕竟分成模式下,承包人能玩的花样多,压力小,只要年年搞个账面亏损,机械厂就不跟他要管理费了。

  说白了,这就是董书记跟李厂长的一种关照,是想要照顾曹志强创业。

  当然,这种关照的前提,是曹志强跟徐大爷以及王大爷这两位大领导的关系不错,要不是这两尊大佛,不管是董书记也好,李厂长也罢,都不会对曹志强这么好说话。

  这其中,徐大爷其实已经退居二线,实际权力已经不大,只是人脉威望在那。

  但王大爷就不同,王大爷不光有人脉跟威望,还是实权领导,且权力跟地位方面,比徐大爷只高不低。

  有这两个人站在曹志强背后,区区一个出版社,红光机械厂压根不放在眼里。

  其实像出版社这样的单位,虽然在曹志强看来很重要,很难办,甚至大有可为。

  可在很多人,尤其是董书记跟李厂长这样的人眼中,区区一个出版社,根本就不算什么。

  因为开一个出版社,曹志强自己是千难万难,但对董书记跟李厂长这样的人来说,那根本不是个事儿。

  曹志强后来才知道,他当年就算不求大领导,只求董书记跟李厂长,也能让单位申办一家出版社,再交给他承包。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权者不难。

  曹志强作为个人,他想开出版社,在这时期当然难如登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