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九节没有人比贾琏更懂战争_贾琏在红楼的奋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十分精彩和热闹。贾琏和甄应嘉在巡抚衙门讨论战争。

  甄应嘉:“贾琏,你应当停止战争。”

  贾琏:“巡抚大人,为什么?”

  甄应嘉:“贵州偏僻之地,民少力弱,野人彪悍。君驱弱民御悍敌,数胜民疲,将骄兵傲。数争之下,必败于坚城之下。”

  贾琏:“甄大人说的是战术层面问题。根本未曾涉及战争本质。”

  甄应嘉笑着说:“贾大人,就说一说,战争本质。”

  贾琏:“大人所说的民疲,是指百姓应付战争带来的劳役,兵役,赋税。这些超过了百姓的负担,百姓就会起来反抗。这一点在贵州根本不存在。贵州产铜,就是钱,直接用来购买粮食等战略物资就好。看似贵州独立作战,实际是背后站着整个中央王朝。”

  贾琏喝了一口茶,借着说:“土著虽多,分成一村一寨,互不统属,政令不一。汉民虽少源源不断,政令统一,攻守易势。汉人攻,土人守。长久之后,土人必败。”

  :“今天我们筑长城御苗民,进攻与防守反转,我们投入少,敌人投入多。敌人必然无法战胜我方。长久下去被封锁在深山,发展落后,更不可能战胜我们。最终彻底服从我们统治。”

  甄应嘉:“修长城劳民伤财。”

  贾琏:“大人错了,伤财是真,劳民谈不上。民有所得,愿供驱使。”

  贾琏:“大人可知道,铜仁一代有了保障,江西移民源源而来,路上扶老携幼,举族迁移,这些都是我们征服异族的动力。中原已经人满为患,每逢灾年,大量人口冻死,饿死。我们的战争就是为百姓争取生存空间。我们转移的移民就相当于拯救了百姓。”

  甄应嘉:“可是本地苗民?”

  贾琏:“只有臣服或者倒下。”

  贾琏:“考验我们的是财税获取能力。还有对民众组织能力。”

  甄应嘉:“听你这么说,好像文官更重要。”

  贾琏:“文官重要,能够创造我們必胜条件。武官也重要,让我们付出较少代价取得胜利。”

  甄应嘉:“所以你提出修长城,还要湖南进行配合。”

  贾琏:“是的,黑苗拒绝汉化,我们就隔离。红苗可以汉化,我们就融合。只不过涉及川,贵,湘三地配合。协调不容易。”

  甄应嘉:“怎样才能维持最大财政获取能力?”

  贾琏:“需要官府做出规划,持续不断给百姓找活干。把金银,铜钱转化为生产力。具体点就是要实现户户有屋住,村村通马车,镇子有围墙,县县建城池,府城聚集十万之众,全州麾下百万之军。”

  甄应嘉下了一跳,:“百万之军,你要干什么?”

  贾琏:“以贵州为基,西去云南,沿河川入雪区。南下广西,长驱直入安南。解百姓百年之患。”

  甄应嘉:“你能够实现吗?”

  贾琏:“这要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