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五章 先攘外再安内_大唐坑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证明积极进攻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最佳策略,一个伟大而强大的国家,根本不必以长城作茧自缚。

  “你们的意思我都明白,但我认为张仁愿的建议是对的!”卢小闲分析道,“时过境迁,现在不同于以往了……”

  目前大周的军力,与大唐初期的军事力量相比,出现严重的滑坡。吐蕃异军突起,突厥势力死灰复燃,契丹成为一大外患。在严重外患面前,大周帝国的刀锋不再锋利。

  尤其是突厥可汗默啜,他战术思想和战国时期秦朝大将白起类似,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依靠这种大鱼吃小鱼的战术,默啜统治下的突厥不断壮大,已对中原腹地构成了绝对的威胁。

  而随着裴行俭、程务挺、王方翼等名将去世,朝廷已经没有了李靖这样的天才将领,只能靠国力与突厥人战斗。

  狄仁杰出征时,张仁愿是东路军统帅,在幽州击退了后突厥的入侵,张仁愿也在战斗中受伤。这些年,张仁愿一直在幽州负责防御,对边防战略有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现在,张仁愿被调到并州任长史,这是突厥入侵中原的主要通道,初唐时李绩就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十六年。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在黄河以北、大漠以南的漠南草原上修筑了三座受降城。名为受降城,就是接纳异族内部各势力投奔中原的中转站,也是唐军积聚力量突击敌人的前出基地。

  修筑三座可以相互呼应的受降城,尽管不如修长城,但也见证了大周帝国的低谷。不能不说,张仁愿的此番建议,对于大周的边境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卢小闲的一番论述,让姚崇不由侧目,原来他对军事也是如此在行。

  “好吧!”姚崇接受了卢小闲的建议,他改变了主意,“我尽量说服其他宰相,然后交由陛下定夺!”

  “除了张仁愿的受降城,我还要活捉阎知微!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做到了攘外!”卢小闲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提阎知微还好,一提起他来,姚崇就一肚子怒火。

  阎知微投降后,得到“汉可汗”的头衔。他当然要有所建树,于是担任先锋,带兵攻打赵、定二州。

  负责守护赵州城西门的是游击将军陈令英,阎知微在城下放话,要陈令英早早投降,否则突厥大兵到,杀无赦。

  陈令英不理他。

  这时默啜率领的突厥大队人马来到,阎知微急忙前去迎接,在城下与突厥士兵们连手踏起了《万岁乐》歌。

  踏歌是歌与舞的结合,一般分为宫廷踏歌、民间踏歌,是一种舞蹈。

  阎知微用欢快的踏歌舞蹈来谄媚突厥,为人深不齿。

  陈令英大声质问:“你身为大周尚书,怎么能投降突厥人并在这里舞蹈,也不感到羞耻?”

  阎知微为自己辩护说:“我也是为番人所逼迫,身不由己,舞蹈也是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