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三章 范阳卢氏_大唐坑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居范阳郡涿县,涿县原为燕国之涿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一。秦朝设置的上谷郡,汉朝又置燕国、涿郡,这里一马平川,良田沃野,是有名的膏腴之地。

  真正令卢氏播誉天下,还是始于东汉的卢植,他被尊为卢氏的中兴始祖和范阳卢氏始祖。

  卢植是华歆、管宁的师弟,后来收过刘备、公孙瓒等三个弟子,其中两个弟子都曾争霸天下,特别是刘备,一介布衣,白手起家,投军跟着卢植开始征讨黄巾军,最后竟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可见卢植对经国治世之道非常有研究,也具备枭雄之才,连曹操也对他推崇备至。

  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当中,卢植作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学问胆识、功勋业绩与品德风范,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世所公认的楷模,因此开创了范阳卢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

  在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时代,南方大族首推“王谢”,北方则是“崔卢”,范阳卢氏是有名的读书人家,号称“北州冠族,天下盛门”。

  在北魏时,卢氏女便是只有皇帝和王爷才能婚娶的对象,到了东魏和北齐,卢氏还是多次与皇族联姻。

  范阳卢氏是一个人才辈出、声名远播的宗族,在佛、道、儒三大文化领域皆有骄人成就。如卢钦、卢谌、卢景裕、卢彦卿、卢思道等人,还有“禅宗六祖”之惠能,无一不是出自“范阳卢氏”。仅从三国到唐代,正史记载的卢姓族人就达到八百余位。其中有宰相、尚书、刺史、太守、郡守等百余人。

  到了唐朝,卢氏虽然已不似前朝那般辉煌,但仍是山东士族中的一流豪族,更位列七姓十家。

  太宗和高宗曾几次修订《氏族志》,想要抬高皇室的社会地位,贬抑山东士族,但是仍不能阻止大臣们攀附山东士族,甚至科举士子都视娶一位“七姓女”为与进士及第同等的人生最高追求。

  由于卢氏累世书香、德名远扬,已成为不少人家想要联姻的门第。

  当年,宰相李义府曾为子向崔卢等五姓高门求婚,竟全部被拒,在五姓七望的眼中,李义府是个暴发户、人品不好,还不足以成为门阀世家的联姻对象。李义府为子求婚不得,大怒之下,奏请唐高宗下诏禁止七家相互为婚。

  唐显庆四年,高宗李治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范阳卢氏有三家在其中。

  卢小闲向来瞧不起所谓的世家大族,尽管他本人也出自范阳卢氏。要换作别人,卢小闲肯定推辞了,但卢怀慎为官清廉不营私产,在朝廷大臣当中算是个另类,卢小闲对他颇有好感,便欣然赴约了。

  推门进去,眼前的情形让卢小闲再次惊呆了。

  低矮的院墙已经斑斑驳驳,几间低矮破旧的房屋破烂不堪,屋顶上的瓦片东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