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九章 三个问题_大唐坑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因为梁王武三思的关系才升任的,与之前的几任都督有着天壤之别,不仅不能让依附的异族服气,而且还激化了与契丹等族的矛盾。

  其三,朝廷军队的战斗力下降。营州都督名义上虽然领有五万多兵马,但大多都为城傍兵,朝廷的正规军队员额不足五千。所谓“城傍”,就是将边境的异族置于军镇城旁,保持其部落组织,让他们放牧,部分从事农耕,收取很轻的税费。朝廷每年派出军官,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一旦有边境战争的时候,这些人自备战马、甲胄跟随出征。大唐强大时,这些异族忌惮大唐军队的实力,不敢稍有妄动。但近些年来,朝廷在与吐蕃、突厥的战争中都处于下风,契丹等族对朝廷军队甚为轻视,营州区区五千兵马自然对他们就没有什么威慑力了。

  卢小闲不能不承认,李道亨对营州的弊端分析的确很到位。

  紧接着,卢小闲又问了第二个问题:让李道亨对营州的一些重要人物给予评价。

  他去了营州之后,下一步可能就会和这些人打交道,提前做些功课是很有必要的。

  李道亨结合自己的经历,对营州官员和异族首领等十几人,一一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这其中,卢小闲对李道亨所说的两个人印象很深刻:一个是冯青山,另外一个是孙万荣。

  冯青山是营州都督府的别驾,李道亨对冯青山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营州各级官员中能力最强的,也是最有远见的。

  孙万荣是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李尽忠的内兄,任归诚州刺史,归诚州是松漠都督府下面的一个州。

  虽然离开营州已经三年多了,但李道亨对孙万荣一直抱有戒备之心,他认为孙万荣曾经以侍子入朝,对朝廷内部情况、社会形势和中原的虚实了解的很清楚。再加上孙万荣在军事指挥上很有一套,将来肯定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听李道亨说出“心腹大患”一词,卢小闲想也没想就问出了第三个问题:“李老伯,依现在的情形来看,你觉得营州的契丹、奚族和靺鞨人有没有可能会造反作乱?”

  卢小闲问出了如此尖锐的问题,这让李道亨很是诧异,他瞅了一眼卢小闲,沉思道:“朝廷对营州三族的控制已大不如从前了,虽然营州的形势不容乐观,但这三族也不会轻易造反作乱。若没有意外情况,反与不反大概三七开吧!”

  卢小闲目光炯炯道:“若是有了意外,又当如何?”

  李道亨心中不由一惊,浑然忘记卢小闲这已经是在问第四个问题了,他脱口反问道:“卢公子,你所指的意外是什么?”

  卢小闲淡淡道:“其一,我听说赵文翙骄横刚愎自用,视其管辖内的异族首领如奴仆,稍不如意就非打即骂。若是这些异族首领与赵文翙积怨已深……”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