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4章 独自在风中凌乱的斯派克斯总督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位于爪哇岛的西北海岸。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统一发展对东方的贸易。

  荷兰人把公司大本营定在这里,取决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它必须接近东西交通的两条海道(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

  其二,它必须是大明帆船能很方便的抵达。

  红毛们是利用印度洋、南中国海已有的海上贸易网,而这个海上贸易网,已经由来自天朝的商人经营了千年。

  红毛1619年,在雅加达原来的土著居住区附近,建立了巴达维亚城,原土著被赶出雅加达去了万丹。

  总督科恩推出大量吸引华人,与荷兰人移民巴达维亚的优惠政策。1620年以后,来自大明的帆船运来大量的移民劳工。

  正是有了这些勤劳肯干的华人劳工,巴达维亚城的建设,才真正得以开始,而吸引荷兰自由民的移民计划却成了个笑话。

  巴达维亚城市的主要建设工程,如运河的挖掘、城墙与房屋的建造,全部由华人承包商杨昆和潘明岩等承包和实施。

  华人移民劳工,才是第一批真正定居巴达维亚城的移民。

  首发网址

  许多劳工辛辛苦苦挣到钱后,就在当地定居了下来。他们还与当地的巴厘女子通婚,算是成家立业。

  对比荷兰的自由民,一旦赚了些钱,便携家眷回国,这些人基本很少安家落户。

  此时的华人首领叫苏鸣岗(1580-)),福建同安县人。

  幼入私塾,弱冠赴印尼谋生。通晓马来语和葡萄牙语。

  1619年夏,从万丹带领一批华侨开发巴达维亚。

  同年10月,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任命他为首任华人甲必丹(首领、船长)。

  到了今年,住在城内有钱有势的华人大约400多人,而住在城外的华人已经近万人。

  实话实说,相较于在马尼拉的华人,以及在南洋其他地方的移民,在巴达维亚的华人,生活的还不错。

  一样要交税,税还不低,但是由于华人高层和殖民地官员关系不错,,在他们的庇护下,总的来说还算过得去。

  爪哇岛这边的土著,可不像菲律宾那种一盘散渣。

  这里早就有封建国度,最后一个印度教大国“满者伯夷”的废墟上,兴起一个绿教的马打蓝苏丹国。

  而且和海岸线上的贸易城邦不同,马打蓝苏丹国是典型的东方式君主集权国家。

  霸权的基础不依靠繁荣的国际贸易,而是数量众多的农民和一望无际的田野,以及由他们供养的桀骜领地武士。

  马打蓝原本就是是南洋诸岛的主要稻米供应地,远到马六甲、近到万丹的广大地区都依赖马打蓝人输入粮食。

  王都“克尔塔”更是典型的君主制大都会。每天需要宰杀牲畜4000多头以供给官民肉食,城里有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