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4章 战前大布局_工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大批前沿阵地。但依然守住了至少一半的阻击点。

  奥匈帝国则在两天的进攻中,同样在俄国人重机枪火力扫射下损失惨重,康德拉大公原本策划的两翼夹击和跨越泰斯泽河的攻坚战,都遭到了极大的阻力,两天的战斗,奥军虽然夺回了大量阵地,但在他们面前,俄国人却再次布置了更多的阵地。

  从英国、德国、中国等前线观察员送回的报告,双方在各自阵地前都扔下了数量惊人的尸体,而越来越高的气温。则让两国都意识到,他们正面临另外一场更残酷的战争――瘟疫。

  在这个关键时刻,来自中英的外交调停呼声,立刻让两国都找到了重新布局的机会。尽管圣彼得堡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刻放弃进攻,但是,对普米勒尔要塞的进攻,充分暴露出俄国陆军的劣势,这意味着伊万诺夫将军制定的东线作战计划有重大缺陷。

  当然,俄国人并不知道。伊万诺夫将军的进攻计划,其实在最初几乎就成功了,奥匈帝国北方军团崩溃后,最初的计划是撤出并炸毁普米勒尔要塞的守军,退守到匈牙利中部进行集结,但在德国、中国的强烈建议下,才不得不将后侧的康德拉集团军一部分退守要塞,并且容许俄国人彻底围困要塞。

  事实证明了这一战略的成功,除了牵制了几乎所有东线俄军外,伊万诺夫将军显然也无法接受十几万奥军锲入自己的战线,而最终要塞凶猛的火力也把俄国人的弱点曝露无疑……但奥军的弱点,则更是让德国放慢头痛不已――进攻实在是善乏可陈。

  4月10日,在中、英、德、法的联合介入下,俄国、奥匈帝国同意暂停交火10天进行和平谈判,不过,驻柏林大使王黎通过隐秘渠道得到了德国方面私下透露消息,奥匈帝国根本不会考虑停火,除非俄国人立刻退出目前占领的奥匈帝国领土――而这一点,估计圣彼得堡在未获得利益前,不会做出任何承诺。

  同样,英国人也从法国那边得到了消息,圣彼得堡正在增兵卡托维兹,很显然,俄国战争部对于伊万诺夫将军的东线战略颇感不满,由于像普米勒尔要塞的存在,俄国军队压倒性的军力优势根本未得到体现,反倒是将之前战役的胜果统统葬送在要塞之下。

  4月16日,云集巴黎的五国谈判会议还在艰难继续,但是,由于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立场上巨大的差距,各国代表都纷纷向国内拍发电报,而电报的信息只有一个――全面战争不可避免!

  16日下午,中国驻英国大使陈波拜会了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伯爵,在可预见的战争爆发之前,他带来了来自北京的重要信息,北京政府督促英国遵守之前签署的《中英友好条约》,而中国方面很明确的一点是,英国政府必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