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两宋皇帝世系表_历史很有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直接亡于内乱的王朝。

  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涿郡人。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开宝九年(976年)病逝,享年50岁。

  2、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益,原名赵匡义,即位后改名赵炅,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

  开宝九年(976年)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

  至道三年(997年)去世,享年59岁。

  3、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宋朝第三代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元德皇后李氏生。

  英俊聪睿,姿表特异,得到宋太祖的喜爱。宋太宗即位,曾任检校太保、开封府尹、同平章事,受封韩王、襄王和寿王。至道元年(995年),册立为太子,改名赵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任用李沆、吕端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达成“檀渊之盟”,实现宋辽百年和平。在位后期,身患头风,任用王钦若、丁谓为相,支持刘皇后听政。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

  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于延庆殿,享年55岁。

  4、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本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代皇帝,宋真宗赵恒第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