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265 农场_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置在农牧场的回城知青有将近三千人,大大小小的农场牧场二十多个,也亏得西北地区幅员辽阔,金城又是省会城市面积大,这才将这些人安置下来。

  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头开始开垦,让这些回城知青们自己忙活来打造他们的新家园。

  长缨还是第一次来这边的知青农场。

  她看到匆忙过来赶羊的知青,笑着问了句,“这里怎么还养了羊?”

  女知青没见过长缨有些不太清楚这位从车上下来的女同志到底是谁,不过瞧着对方态度十分可亲,她回答的时候脸上不自觉挂了三分笑,“是那边老乡家的羊在外面生了,我们帮忙给小羊羔烤火,老乡就送了我们一只。”

  那小羊并不大,被女知青抱在怀里让长缨想起了家里头的大黄。

  眼睛都湿漉漉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友善。

  长缨笑着摸了下,“你们在这边住的还习惯吗?”

  “还行吧,总比在外面流浪好。”女知青拘谨起来,“请问您是……”

  “我早年也下乡当知青,就想着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知青住的地方跟那会儿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女知青松了口气,“老知青啊,不过看不出来。”

  “下乡的时候小,不到十七岁。”

  “那咱俩差不多,不过我是75年才下乡的。”

  长缨跟着人往农场宿舍那边去,“你没准备高考?我记得市里头特意让建了图书馆,里面放了些你们用得着的书。没有这图书馆吗?”

  高考在七月份,农场这边是刚开垦出来的农田,倒是比其他公社夏种要早上一段时间。

  别处正双抢忙碌着,他们这边相对轻松。

  女知青笑着摇头,“有图书馆的,只是我没考试运,不想考了。”

  长缨皱起眉头,“怎么这么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时都五十岁了,他要是前面放弃了,后面怎么可能进士及第呢。”

  “范进啊。”女知青低声叹了口气,“我只是觉得自己忙不过来,我没刘峰那么好的毅力,就想着能攒攒工分,回头市里头给我安排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就行。”

  其实安置这些回城知青时,高考报名时间已经过了。

  后来还是省里头又给他们开通特别通道,让有意高考的回城知青能够正常参加高考。

  想要参加高考那就意味着他们要付出的更多,就算不奋勇争先多积攒工分换一个好岗位,但也不能太过于划水。

  当初选择来的突然,一开始大部分回城知青都没想着参加高考,毕竟时间太紧了,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么多书能看。

  来到农场牧场驻地后,知青们发现市里头给送来了书。

  又问他们要不要报名,这让知青们心思活络起来。

  三千多知青有半数以上都报名高考。

  但能做到两不误的,知青二号农场的一百三十人中,寥寥无几。

  “其实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