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44章 漕粮之战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确想把这一次的考试做好,就这样,双方都看不对眼,但是又不能不通力合作。

  10日之后,秀才科正式开考,又过了十日,录取名单公布,一共录取了13000多人,这些人还要经过一轮面试,再刷去3000人,剩下的幸运儿,就能立刻进入各个衙门。

  别的不说,光是苏州,张筠就前后砍了近一千人,还有河道衙门,那么多的空位置,都等着大家伙呢!

  值得一提,这次录取的可不是书呆子,很多人都有实务经验,上手速度极快,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熟悉了政务。

  从各个州县,还有河道,包括巡抚衙门,全都焕然一新,充满了新鲜血液,也充满了干劲儿。

  迎接大家伙的第一件事,就是秋收,紧接着是漕粮起运,东南是朝廷的财赋重地,更是粮食的重要来源,绝对不能出问题!

  王宁安亲自驾临,他十分欣慰,言语激动。

  “本王算过,你们的平均年纪还不到25岁,有人更是连20岁都不到,正是满腔热忱,想要建功立业的时候,朝廷已经把舞台给了大家伙,就看你们如何表现!”

  “我可以告诉大家伙,漕粮早就被人盯上了,他们想利用漕粮,利用漕运,威胁朝廷,甚至破坏变法。你们面对的情况很复杂,也很艰难,不过我相信大家伙,一定能够胜任。”

  “我还想讲一个故事,就是我们的翰林侍读学士,苏轼苏大才子,他为了能和普通的漕口力巴对话,亲自下厨煮肉,当街叫卖……大家扪心自问,你们比苏大才子如何?他尚且能和百姓打成一片,你们难道不成吗?记住了,不管有多少困难,你们只要站在老百姓一边,妥善沟通,一定能解决问题,你们都记着,不要以为进了衙门,就是人上人,可以呼风唤雨,你们要真正弯下腰,真正去做事情……”

  王宁安讲了很多,对于这些菜鸟来说,不亚于当头棒喝,把他们从当官入仕的喜悦中打醒,是啊,苏轼都能付出那么多的辛苦,他们差什么!

  反正大家伙的家室算不得多好,吃苦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果然,在王宁安讲话之后,大家干劲上来了,做事也更加细腻。由于没有了世家地主这一层,他们需要亲自跑到地方,去和每一家沟通,要求他们按时将粮食送来,然后再组织运力,把漕粮搬到运河边的仓库集中,等待起运……

  王宁安这边,一切顺利进行,而杭州那边,东林书院的人,还有一些世家的子弟,再次凑在了一起。

  他们却是如丧考妣,大祸临头!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他们很惶恐地发现,能动用的势力越来越少了……先是佃农被抢走了,接着一场秀才科,中层也被拿走了,更令人气愤的是,大家族也开始瓦解,那些偏房子弟,为了能当官,居然跑去巴结王宁安,参加秀才科,真是丢尽了祖宗的脸!

  刘沆显得老了十岁,他缓缓道:“王宁安步步紧逼,相信很快就要南下杭州,是继续斗下去,还是……你们都说一说吧!”

  “决不能认输!”钱家的代表站起来,“诸位,漕帮虽然败了,可还有两支人马可以用……如果我们认输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其他几个家族犹豫之后,也一起点头,“没错,跟王宁安拼了!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霎时间,一片喊战之声,甚嚣尘上……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