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93章 忧国忧民老臣心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难受了。

  而且他的权力也太大了,赵曙又是那样尊重他,到时候君臣之间,朝中大臣之间,实在是不好相处,想想就让人头疼。

  “二郎,有些话老夫原是不想说的,可现在也顾不得了。”包拯沉吟了一下,然后道:“你觉得曹皇后如何?”

  王宁安愣了一下,“这个……以前的曹皇后,当然是母仪天下,贤良淑德。只是上次中了毒,被身边的人背叛之后,似乎曹皇后的性格改变了不少……”

  “岂止是改变了不少,简直是判若两人。”包拯道:“她曾经拉拢旧派,拉拢将门,甚至要逼着太子,娶曹家的女儿,无非是想控制新君,好垂帘听政。虽然失败了,但是老夫观之,她并没有死心,如果陛下再能撑两三年还好,可万一,我怕曹皇后会不甘心。”

  包拯喘了口气,又道:“而且我担心的不只是这一点,政事堂也不稳当啊!”

  曹皇后的事情,王宁安心里有数。

  曹佾去了西北,就和王宁安交了底儿,曹家已经和曹皇后切割了,不会掺和其中,只要赵曙能早日完婚,后宫之中,有一个足以抗衡曹太后的皇后,情况就会好很多。

  王青那个小妮子聪明,泼辣,什么话都敢说,选她当太子妃,看起来不算完美,但实际上,却是最合适不过了!

  真正让王宁安惊讶的是政事堂,按理说政事堂的四位相公,包拯不用说了,王安石也不必废话,司马光是他的学生,也没什么问题,莫非……是韩绛?

  包拯低声道:“韩家是河北的大族,老夫原以为他没什么问题,只是最近老夫注意到,江南的棉田增加了三倍还多,都是在韩绛去江南之后。”

  “什么?”

  王静安更加惊讶,“老相公,韩绛在江南,不是打压世家,查办了不少官员吗?”

  “是啊,他闹出来的动静不小,还说江南的官吏对他咬牙切齿,痛恨不已。可自从他去江南,又回来,进入政事堂之后,江南的棉田便快速增加,圈占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如果没有他撑腰,江南的世家绝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王宁安变颜变色,他在赵祯面前推演,就提到了剧烈的工商业发展,城市扩大,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原则上,王宁安是希望控制速度,不要弄得过快,免得流民遍地,民不聊生。

  真是没有想到,江南的兼并,已经早就展开了……韩家,不错,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互相做生意,一起种高粱,酿酒,榨糖,韩家都有份。只是后来王宁安的产业越来越高端,韩家没有跟上。

  莫非韩绛和东南的士绅联手,又做起了棉布的生意?

  东南的士绅官僚并没有准确的倾向,过去站在旧派一边,也不过是为了争取东南的利益而已。

  韩绛要给他们做保护伞,未必不可能。

  包拯见王宁安陷入思索,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二郎,争权夺势,一刻也不会停。新君年幼,主少国疑,各方必定会趁机而动。二郎乃是谋国之臣,是国之柱石,辅佐新君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说着,包拯颤颤哆嗦,伸出了手,紧紧抓住了王宁安的胳膊。

  王宁安悚然一惊,立刻点头道:“老相公请放心,晚生虽然驽钝,却也不敢懈怠迟疑,贻误国事,一定会当仁不让!”

  包拯含笑,“你是个聪明人,从小就是……老夫当年很讨厌你的,觉得你是个祸害……”说起当年的往事,王宁安侧耳倾听,他真想知道,包拯是怎么改变看法的!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