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1章 很值钱的六艺学生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生了西昆体,这种诗体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很是空洞无物。此时从一点就可以判断出来西昆体的失败,那就是后世之人,都能背得出几首宋词,却鲜有人能背出宋诗。

  扭转这种荒唐现象的人是范仲淹!

  老范在主持庆历新政的时候,其中兴学是很重要的一项,除了在地方广设官学之外,老范还改革科举内容,把诗词降到了次等,考核的主要内容变成了策论。

  他希望通过策论,选择真正有学识的年轻人,充当改革健将,推行庆历新政。

  可随着老范被赶出朝廷,科举改革半途而废。

  虽然策论取代了诗词,但是空洞华丽的文风依旧主导了科场,如今流行的文体是太学体。

  什么叫太学体呢?

  说起来很麻烦,打个比喻,后世的很多专家大家一定不陌生,为了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把很简单的道理非要包装的花里胡哨,弄一大堆概念啊,公式啊,定义啊,倒把人给弄糊涂了……总而言之,就是不说人话!

  专家都是大学出来的,人家“太学体”比专家还多了一点,显然就是更加过分了,太学体的总体特点就是险怪艰涩,非要弄一些看不懂的字,听不懂的话,以彰显他们的学识渊博,不同凡响……

  老范看到自己的改革跑偏了,十分痛心,欧阳修就给六艺的学生一个建议,暂时再等四年,下一科朝廷必然会改革,他已经从赵祯那里得到消息,皇帝已经很厌恶太学体了。

  就这样,六艺学生都答应等四年。

  可问题是京城过日子,花钱跟流水似的,富裕人家还好说,有些家庭条件稍差的,就没法维持了。

  正好这时候皇家银行站稳了脚跟,要扩充业务,之前王宁安已经从六艺学堂弄来了一帮学生,这回扩充规模,也来个考核招聘。

  王宁安一共安排了三场,头两场是笔试,一场基础算学,一场会计入门,然后第三场是面试。

  一个银行招工,大家伙也没当回事。

  可接下来一个消息,把所有人都炸得七荤八素!

  通过银行考核的人员一共43人,其中40人来自六艺学堂,这不算什么,问题是前三名直接被聘为皇家银行的经理,年薪5000贯!

  这是什么概念?

  咱们包大人一年到头,各种粮食、布匹、调味料、腊肉,总之,都折成钱,相当于3000贯!

  天可怜见!

  包拯在家守孝十年,入朝为官十多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拿到了3000贯……当然,这3000贯已经非常丰厚了,包大人拿着心里还愧疚呢!毕竟大宋最穷的一个府,每年的赋税也是3000贯!

  谁都知道,宋代的俸禄非常丰厚,那六艺学堂的人,居然一工作,就拿到了比官员还丰厚的报酬,这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有人私相授受,损公肥私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