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二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二)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年安西军落入大食军的陷阱,若非霨郎君北上报信,吾国士卒恐将悉数葬身此地。某那时便知,霨郎君绝非池中之物。”窦屋磨对王霨赞不绝口。

  “谋剌长史,听闻当时你假意投靠大食军,暗中却为高节帅通风报信,并临阵倒戈,给艾布?穆斯里姆致命一击,可谓功劳卓著。”高舍屯不喜欢说话弯弯绕的谋剌思翰,明捧暗贬。

  “圣人以孝治天下,按理子不可言父。但忠在孝先,吾不得不言。当时家父利令智昏,贪图艾布?穆斯里姆空口白牙的许诺,非要助纣为虐。某当时帐下只有一个千人队,有心报国奈何兵微将寡,只好虚与委蛇。艾布?穆斯里姆令某跟踪临阵脱逃的回纥骑兵,巧遇霨郎君说服叶斛太子,遂自告奋勇接下报信的差事。待节帅率北庭大军杀至,家父又惊又惧,欲图躲避节帅虎威,却被恼怒的大食人袭杀。吾身负国恨家仇,自然与大食人不共戴天,在族人拥护下,决意襄助节帅,反攻大食军。大战过后,某思及罪孽深重,本欲求死,无奈圣人错爱,非要敕封某为小叶护;节帅更是对某厚爱有加,吾重临此地,念及当年是是非非,愧意如潮。”对于高舍屯的讽刺,谋剌思翰洋洋洒洒说了一大段,追往昔、叹今朝,只听得众人目眩神迷。

  阿史那旸抚须而笑,目光中满是嘉许;高舍屯不料他能逆流而上,借自己的嘲讽表明功绩,心中郁闷;窦屋磨本觉得自己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但听了谋剌思翰的华丽如锦绣的言辞,再次感慨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唯有李定邦神色如常,似乎并无任何外物能扰乱其心。

  “谋剌长史好口才,比长安寺庙里的变文僧说得还要好听。”鱼朝恩拍的马屁一如既往地不合时宜。

  “节帅,说起大食,最近黑白两国鏖战不休,倒是无暇东顾。”高舍屯平定心绪后,将话题转到军务。

  “当年王都护命某去长安参加大朝会,就是为了劝说圣人和政事堂趁大食内乱之机征讨不遵属国之礼的那俱车鼻施,进而立足河中,牵制大食黑白两军,从而将大食兵锋赶回乌浒水以西。如今回望,虽大战风波迭起,但峰回路转后,最终结果与王都护战前庙算分毫不差。”阿史那旸叹道。

  “王都护实奇才也,平东郡王即将花落幽州,想来平北郡王当出于庭州。只是如今李相又奏请圣人恢复出将入相之旧制,不知哪方节镇会拜相呢?”谋剌思翰此言一出,众人都将目光落在阿史那旸身上。

  “功名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阿史那旸以诗言志:“王都护每每以此诗自许,至于封王还是拜相,他都不会放在心上。某虽才智有限,却也知见贤思齐,只愿河中安定、黎民不受刀兵之苦,并无意于王爵或相位。”

  “节帅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