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三章 东坡处处筑苏堤_夏风穿越大汉与汉武帝对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孩子抬进去,就此绝尘而去!

  这一系列的应对,让苏轼更加悲痛。

  当时!倘若当时也有这样的好心人,也有这样快速的救助,我的孩儿哪里会因为路途上折腾中暑,就……

  “都过去了!”

  张凡见苏轼无数次勾起伤心,几乎不能自抑,也是微微叹息。

  看来,唯有时间这味良药,能稍稍抚平无尽的哀伤。

  伸手一推,苏轼的身形,竟然走入画中!

  随即那幅悬于夜空中的画卷,陡然倒卷,在岁月的沧桑变幻中,回溯千年!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嗨哟!嗨哟!”

  民夫出力的声音不绝于耳,汗珠子摔到地上渗进泥土里,但却没人喊累,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振奋,时不时地望向远处的那位大人。

  大人可没闲着,而是在湖边来回跑动着,丝毫不顾自己已是五十二岁的年龄。

  在他的调动指挥下,长期没有疏浚的西湖,渐渐恢复旧观。

  这位大人,当然便是杭州知州,龙图阁学士,苏轼!

  “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这局面在苏轼到来之后,彻底改观。

  苏轼亲自带领二十余万民夫,开除葑田,清理淤塞,并且在湖水最深的地方建立三塔作为标志。

  挖出来的淤泥,则被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

  “苏堤春晓!”

  “三潭映月!”

  弹幕已经开始激动!

  如今举国闻名的“西湖十景”,眼前竟然就有两处,全都与苏轼有关。

  然而苏轼在忙碌中偶尔抬眼看看日头,并非计算时间,而是再一次想起了那个人。

  在张凡神乎其技的手段中,苏轼曾经看到后世种种。

  有舍己为人的医者,有文武双全的领袖。

  所以他现在成为杭州一地的父母官,怎敢有丝毫懈怠。

  有朝一日张凡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若是看到一派颓废的状况……苏轼啊苏轼,你可不能被千年后的后辈们,落得太远!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引以为生平得意之作。

  杭州,颍州,惠州。

  后人都知道苏轼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兴修水利的高手。

  今天,看着杭州西湖上的长堤渐渐成型,苏轼的脸上露出了欣慰而骄傲的笑容。

  有了这条大堤,日后再有洪水肆虐,自然可以将其抵挡在外,护这杭州城百姓,永世安宁!

  张凡先生!

  不觉又是经年未见,你在何处?

  来看看老夫修建的苏堤,如何?

  哈哈哈!

  嗯……要是再能尝一尝上次的美味,那也是极好的!

  咦?

  苏轼脑中正胡乱转着念头,忽然见到刚才还好端端的天色,忽然间阴沉下来。

  不对啊!

  晴天白日,怎地一下子就密布乌云?

  但老天爷的事儿,谁又能说得准,苏轼只得当机立断,指挥民夫先行避雨,看样子这条长堤,今天无法按期完工了。

  轰隆隆!!

  这场雨,来得极快!

  转瞬间天色阴沉,雷声轰鸣,电光闪耀!

  苏轼疏散了民夫,正要也找个地方躲躲,一转身的工夫,眼前的景象竟然已经大变!

  偌大的西湖凭空消失,此地也并不是自己主政的杭州了!

  然而空中的大雨却无比真实,顷刻就把没着没落的苏轼淋成了落汤鸡,衣服全都……

  噫!

  苏轼低头看时,这才惊讶地发现,自己为了方便干活穿的粗布衣裳,居然也变成了似曾相识的奇异样式。

  好像……跟先前看过的,千年后的人们,差相仿佛。

  哈哈哈!

  于是,如福至心灵一般,苏轼哈哈大笑,抬头望着密集的雨丝,笑骂道:

  “张凡!你这厮!怎地故意来作弄老夫?”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