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战淮阳(六)_抗战惊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截敌人。另外,还有骑一师的小股游骑,机动性好,可以很快集结,对迂回的日军进行攻击。如果还是无法阻止,那就撤至第二道防线,倒不一定非要死守。另外,围困淮阳的部队可以加大压力,迫使日军急于救援,而不会陷入一点一地的争夺。”

  增援日军是机械化,速度太快,贺粹之又没有完成预定的迟滞阻击,也就只能继续在陈楼多打些时间,为后面的布置赢得缓冲。甚至,杨天风也做好了第一道阵地伤亡惨重的心里准备。

  慈不掌兵。杨天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是体恤士兵,尽量减少他们的伤亡;但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也不惮做个冷酷的指挥官。这就是战争,很多时候是没有什么人道和仁义可讲的。

  不阻击,不用鲜血和生命挡住敌人,也就不能迫使敌人分兵。不管是迂回包围,还是分路合击,敌人只要动起来,就会露出破绽。至于全部人马一拥而上、四面围攻日军集团,杨天风是想都没有想过,尽管在人数上占着绝对的优势。

  ……………

  “轰!”的一声剧响,一辆日军坦克正威武地隆隆向前,碾压着、破爆着,底部却突然腾起烟火和硝烟,反坦克地雷那巨大的爆炸威力击穿了坦克薄薄的底装甲,不仅杀死了坦克内的鬼子,甚至把这辆轻型坦克掀了个侧翻。

  一般坦克前装甲最厚,侧装甲次之,后部稍薄,顶部和底部最薄。这是经过实战经验,而在设计时遵循“厚度与受到攻击的概率成正比”这一规律,将最不易受到攻击的底部作的最薄,以的以最小的重量换取最大的防护力。

  而反坦克地雷与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装填有有更多的炸药,被大于一百五十公斤时的力量触发,引信才会引发爆炸。可谓是专攻死穴,一击致命。

  遭此突然打击,行进中的鬼子立刻停了下来,几个军官跑到被炸毁的坦克前,仔细观察,面色凝重。

  对手拥有大威力反坦克地雷,这是出乎鬼子意料的。而大路上地雷密布,如果没有坦克在前碾压破爆,靠工兵探雷、排雷,速度难以保证。

  日本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他们对铁路和公路的很大依赖,再鉴于中国当时的道路情况,日军的战术机动基本上只能在道路附近,越野机动的能力很差。再加上此时的季节,尽管是平原地带,但田地里的高杆作物已经一人来高,更为三纵的袭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个日本军官突然象触电般身子一震,不可思议地低头看了看胸前的弹孔,扑通摔倒在地。

  “敌袭――”鬼子一阵慌乱,各自寻找隐蔽,机枪、掷弹筒无目标地乱打乱射。

  寂静狙杀,通常是在丛林地带,而杨天风派出的袭扰小组却依靠着遍地的青纱帐,先让鬼子尝到了滋味。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