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七十四章 军工大发展_抗战惊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射速快,杀伤力强,且可轻、重两用,确实将成为三纵的可靠压制火力。至于耗弹量大的缺点,借鉴于历史经验,杨天风在机枪手急训班上教导了三发点射和扫射相结合的办法,并加班加点生产覆铜弹壳的子弹。

  新武器、新弹药的生产制造无疑又意味着兵工厂取得了一次突破,但更大的突破却是开始了自制机器设备的历程。冲压机、轧板机、轧壳机的制造成功,无疑使产量提高了数个层次。

  精密车床的购入,生产工艺的提高,猛火药的配制成功,又催生出另外的武器,准确地说,是另外的弹药。

  穿爆燃弹头,无起爆药雷管,只装有猛炸药,基本结构由弹头壳、铅套、钢套、弹心、燃烧剂、炸药、可燃物组成。

  当弹头以一定的速度贯穿薄钢板(相当于飞机蒙皮)时,一方面钢板发生变形并遭至破坏,另一方面弹头前端受到挤压后发生变形,同时挤压燃烧剂与炸药。

  猛火药受到冲击形成热点,引爆炸药,炸药的爆炸就从这些点开始被激发并扩大,直到使全部炸药发生爆炸。如果弹头的撞击作用使燃烧剂先燃烧,则燃烧火焰也可使炸药由燃烧转为爆轰。

  可以看出,穿爆、穿爆燃弹头的生产制造比较复杂,也不是配备给一般部队使用的,而是专为防空武器,或者为战斗机配备的。

  而毫米穿爆弹的研制生产成功,在当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当时的军火专家曾经计算过.50毫米子弹即便装填了炸药,也不一定有足够威力摧毁被甲,藉此认为只有20毫米以上的炮弹才适合设计爆破弹。

  原因很简单,信管的小型化是个问题。美国曾实验过多种*99穿甲爆炸弹,引信方面均不过关,因此才没有为布朗宁m2装备穿甲爆炸弹。英国人断言只有20毫米以上的弹头才适合装备爆破弹也与此有关。

  而猛火药的配制成功,则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而想要有效的摧毁躲在防御装甲之后的敌方战斗机乘员、引擎还有油箱,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爆破弹甚至是穿甲爆破弹。

  另外一种弹药则是迫击炮燃烧弹,分为82和120两种。燃烧弹,自然是填装的炸药少一些,而另外填装燃烧剂了。但这种燃烧弹与尚未问世的凝固******还有差距。

  尽管人类早就用火作为武器并应用于战场,但使用的的流质燃剂(例如喷火器的燃料)有个重大问题,这种物质容易喷溅又难以附着,很难达到集中杀伤的目的。后来,科学家们发现改用胶状汽油可以提升喷火器的射程与效用,但是胶状汽油要使用需求量大又昂贵的天然橡胶,很难制造。

  而直到二战后期,美国的一群化学家才研制出廉价的汽油黏稠剂,并进一步提出黏稠剂与汽油的混合比例公式,让混合物能遵循指定的速率燃烧并附着在物体之上。凝固******才由此诞生,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大量使用。而小日本,则成了最先的“受益”者。

  杨天风当然知道汽油黏稠剂的组成,以及混合比例公式。但基于现实的条件,他还不能马上就制造出来,要等煤化工厂取得进一步的突破,生产出他所需要化学用品。

  尽管如此,他还是采取了尽可能的手段使填装的汽油变得粘稠,或者叫胶凝汽油(类似凝固汽油)。它们是由汽油、煤油、碱液、油脂、松香、肥皂、石蜡、白糖和动物血等混合而成,能粘在大部分平面上强烈燃烧,火势几乎不可扑灭。(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