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四章 先进武器_抗战惊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杨天风现在拿出来的这种,还有苏联在二战期间广泛使用的M1939型37毫米高炮,仿钢拳发射原理的射程更远的火箭弹,以及毫米重机枪等。

  苏联的M1939型高炮仿自博福斯M34型,只是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粗糙得多,并改用了简易式炮车底盘和瞄准具,看过朝鲜战争电影的应该对此武器很熟悉。而实战表明做工粗糙的M1939型高炮极其适于当时苏联的国情,其“偷工减料”使得制造成本大大降低,非常有利于在战时批量快速生产。

  同样,对于目前的兵工厂来说,“粗制滥造”的武器更适合它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杨天风还把图纸送到了大后方,希望能够仿制成功,增强大后方的防空能力。

  作为一种轻型高炮,M1939轻便、灵活的特性为杨天风所看重。不仅能防空,如果再结合穿甲弹等特种炮弹,能在更远的距离对鬼子的坦克、装甲车造成威胁。

  而粗制火箭弹则能在射程上弥补飞雷炮的缺陷,威力大,安全性高,准头嘛,当然不能精确打击,但可以靠几十公斤炸药的威力来稍做补偿。

  欧汉涛见杨天风说得严肃,知道此事重大,赶忙与副厂长黎建业接过图纸,粗略地阅看一遍。

  二战最出色的机枪MG42,又被盟军士兵称“希特勒电锯”,代表着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被它搞得意志消沉、无心恋战、士气低下,视其为“步兵的噩梦”。而轻武器评论家,则对其使用了三个最高级的形容词词组:“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

  当MG42刚刚诞生并装备部队的时候,在西方潜伏于欧洲的谍报人员看来,这实为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

  当时雪片般的报告飞向华盛顿和伦敦,内容都是同样的: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不过,当美英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却是大吃一惊。他们清楚地知道,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在后来的实战中,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

  实际中,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它使用的材料很少,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

  整个二战中,MG42生产了约一百万支(一说七十万支),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二战中德国冲锋枪的生产量不过一百二十万支,如此高的生产数量让人瞠目结舌。性能如此优秀的武器又如此好制造,完美一词用在它身上丝毫不过分。

  “看到了吗?金属冲压工艺,这将是武器生产的必然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