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六回 跳伞和大油田_1949我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闪发亮!比他们的脸都要干净十倍,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的光泽!就是放到2010,送去车行打蜡都没这么闪亮。朱德总司令曾经说过,“没有石油,坦克、飞机、还不如打狗棍。”半个世纪以来,国一直依赖从外国进口洋油生存着。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经来到国打了7口井,全部一无所获,离开时,他们做出了国贫油论的断言。一个没有石油的民族,就像是没有水喝的人一般难以健康的生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石油源源不断的供给,工业才能发展。历史上,为了使祖国摆脱没有石油的困境,国的石油人跑遍了国的各个角落,仅1958年一年,就找出了22处油田,然而,这些油田的储油量都很少。他们竭尽全力仍然找不到大油田,难道国真的贫油吗?1928年,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国没有油田可办。1935年,他在英国的讲学就说,在国的地层,可能储藏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1941年,潘钟祥提出了“国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一贯认为的海相生油学说的垄断。黄汲清、谢家荣等老一代科学家各尽所能,不断地为这一学说添砖加瓦。“大陆也能像海洋的生物沉积一样,经过一定条件的地质演变后,形成一个大油田。”最终厚积薄发,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柴达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等一系列大油田在国人自力更生下发现并开采!事实证明,国人自力更生的路子是正确的,希望依靠洋大人来找油救命的想法,是海市蜃楼,行不通的。国的石油工人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他们珍惜每一滴原油,玉门油田里的蒸汽打井机一边转着,石油有些从管道接口溢出来,边上就有工人用手从地上扒拢捧起,小心翼翼的放入边上的小木桶。有些地面有积油成了小片的,就有工人用簸箕一点点的收集起来。工人们在油田工作,满身油污,几个月洗不上澡都是常事,十指指甲缝永远是黑的,但是他们的心如火一样红,他们的灵魂,如共和国的蓝天一样高洁。在国广大朴实的工人眼里,国家需要石油,自己哪怕只收集一木桶的残油废油,也是在为国家出一把力。这是人民自己的国家,五千年华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属于最广大人民的国家,不属于任何作威作福的剥削统治阶级的人民的国家。工人们只有一个念头,无产阶级用血肉铸就、肝脑涂地做代价,换来了自身从奴隶到自由人的彻底解放,换来了翻身做主人的好日子,为了维护这个新政权,为了保卫人民的未来,就是再苦也值得!小强的到来,让新国的石油工业,在1950年就得到了突破,现在,一个大油田——胜利油田诞生了。此时这两口大油井的诞生让央为之鼓舞,央命令石油工业部和全国动员进行支持,准备进行一场——“胜利油田大会战!”经过财委和石油工业部测算,这次石油会战需要两亿的投资,需要一百台转机,需要三万八千吨钢材,数万名工人。囊羞涩的陈玉同志最先想到的,还是曹小强,也只有曹小强。

  阅读网址:,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