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一章 校歌的秘密_浙大夜惊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npxswz各种乡村都市诱惑第九十一章校歌的秘密

  陈德茂看着手中的本子,叹息一口气,似乎是在追忆着过去的事情,良久,方道:“这首歌,其实既是校歌,又是求是会的会歌。因为这首歌的作词马一浮大师,本身就是求是会的成员。”

  张超道:“难道校歌里还有什么暗语?”

  陈德茂点了点头:“当时新文化运动过去几十年了,其他大学校歌都是用白话文写的,为何偏偏我们z大,用文言文写呢?而且这篇文言文,典故非常多,即便是人文高年纪学生,一大半的典故也都是不知道出处的。因为只有用文言文写,才能更好地求是会的精神隐藏在校歌中,鼓励求是会的成员。”

  张超不明白地摇了摇头。

  陈德茂指着本子,逐句解释道:“第一句,大不自多,海纳江河。这句话,按照校歌理解,自然指学生要胸怀广阔,包容万物的精神。但按着求是会的解释,什么东西大到能‘海纳江河’?就是道,贯彻宇宙万物的道,也就是《道德经》里的‘道’。”

  张超和陈蓉看了眼,都点了点头,这样说确实也有几分道理。

  陈德茂继续道:“第二句,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这话表面理解,自然是鼓励学生,学海无涯的意思了。但如果仔细一想,既然‘惟学无际’,既然学习没有边际,那为什么又要加上‘际于天地’?这不但重复,而且矛盾。天地也是边际呀!其实这话按照求是会的解释,学习是有极限的,通过学习,不能悟得最高深的‘道’,只能掌握‘器’,也就是工具的意思。为什么说学习只是个工具,而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大道’呢?后面两句就是解释。”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这句就是进一步阐明上面两句的观点,学习只能掌握事物的规律,能够利用事物,也就是所谓的‘器’。而真正意义上的‘道’,光靠学习是没用的,要靠悟。”

  张超和陈蓉都深深吸了一口气,原来校歌还有这解释。

  陈德茂继续着:“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这两句,按照大家的解释,意思是礼制能区分人的等级,鼓乐能让大家感到和睦;礼乐是一体的,明白这一点,才会更懂事理。这个解释初看没问题,读书人,都懂礼乐制度。但你要想到啊,校歌是接近40年代写的,那时,新文化运动都过去几十年了,大学生非常反感封建的礼教制度。而封建礼教制度,最核心的就是周天子提出来的礼乐制度。那为什么校歌里,还要推崇礼乐制度,更让学生去懂得礼乐制度呢?因为这句话,暗含了求是会的精神。礼是区分人等级的不同,乐是让人和睦相处,归根结底,礼主异,乐主同。恰好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