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章 想进谢朓楼可有诗作?(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日夜,陈成睡在继续东去的小船上。

  点着油灯,凑在火光前翻《孟浩然集》。

  “怪哉!怪哉!”

  “没有!没有!这里也没有!”

  一边翻,口中一边念念有词:“太奇怪了!”

  因为一本书从头翻到尾,几百首都扫过去了,偏偏没有找到下午从路人口中听来的“孟浩然门人”的那几句诗!

  难道是复述的人记忆偏差,背诗背错了?

  可是自己和江森听到的第一反应,绝逼是孟老师诗的味道啊!

  又或者是假徒弟拿到的诗集比小陈我手头的还要全?

  也不可能。

  自己手头的诗,不仅有孟夫子尚未外传的秘珍,还有自己侍奉夫子时在病榻前听他口述、酬谢探病亲友时的作品,都是绝版了!

  可以说比自己在后世能看到的《孟浩然集》内容丰富多了!

  怎么可能世上还有人能拿到版本比自己还全的?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

  孟夫子的原诗经过他改动了!

  而且改动还不是柳绘写“谁知盘中瓜”,自己改“凤楼高百尺”这种简单的替换。

  搞不好是抽筋断骨地大改!

  改得面目全非,却仍然能留存孟夫子独特的气韵!

  对方能有这种审美眼光和诗歌技艺,就不是自己这种增两个字,改两个字所能比的了!

  孟夫子独特的气韵,或者说强烈的个人风格是什么?

  诗人皆说,孟浩然“诗风清淡”,本朝及后世也是这么认为的。

  杜甫《解闷十二首》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李白《赠孟浩然》言“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自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言“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他们三个人都这么说,难道还能有假吗?

  明代学者胡应麟《诗薮》言:“张子寿(张九龄)首创清澹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本曲江(张九龄)之清澹,而益以风神者也!”

  如果胡应麟没有过誉的话,那就是说孟夫子是张丞相的诗风,加上“风神”这种不可言状的高深玩意后的——

  究极增强版!

  “假徒弟”能化用孟夫子诗句于无形,既让人看出是孟夫子那样的大手笔,又不至于让人抓住他抄袭的把柄,实力恐怕远在自己设想的之上!

  陈成原先打的如意算盘是,托小郡主在长安版印自己所提供的《襄阳孟公五十年劲诗金句全收录》——

  小陈可没有贪老师诗句为自己私有的想法,反而很乐意让老师的诗文播及天下。

  当全天下人都知道孟浩然的诗了,你想造假,还能怎么造?

  当然,刻印诗集既需要钱,也需要时间,但这些小陈反正都不急。

  可是,如今知道了假徒弟不仅手中有“鱼”,还掌握了“渔”,这就很可怕了!

  怎么能不急!

  等数年后《襄阳孟公五十年劲诗金句全收录》发行天下,假徒弟“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