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2章 陈大诗师的智慧诡辩术!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成的诗跟路大诗师的不同,没有用任何佛家的典故,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首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那样的写景诗。

  事实上,陈成也的确再次借鉴了王大叔基友常建的这首力作。

  首联“一难入危石,乱松青到门“,落笔勾勒出佛寺四周的环境,而“危石”的“危”,“乱松”的“乱”,都能暗示这间佛寺的落寞。

  危石无人去修整,乱松无人去修剪,皆因佛寺已然破落,面子工程已然没有必要。

  但在这里,一个“青“字,松树绵延,山林翠绿葱茏地伸展到佛寺门前——

  又颇有静谧悠远之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不至于让人对此寺望而却步。

  佛寺之幽远透露着颓废的美感,但又没有失去勃勃生机,首联分寸的把握可谓极为精当,深得孟夫子“绿树村边合”的真传。

  既有远景,也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描写出寺中此刻的景象,僧人的影子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光影淡泊,却与俗世的人隔绝开来;

  寺中并非静谧无声,穿过竹林中不时有鸟雀喧闹——

  这一联依然写得极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甚至浮夸低俗的陈某人此刻也展示出一点“禅意”,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此寺的“苦修”环境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又有清新鸟语,盎然生机,眼耳口鼻舌身意,每一处都有享受,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寺僧也有情,寺僧也有爱”,审美在线,但是参禅的时候又能不为外物干扰,能感知这几项的是旁观者的游客,而非寺僧自己。

  欧阳修曾经非常喜欢常建那首诗,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

  反倒是陈成,不是自吹的话,这两句还颇有几分常建的意境,当然这也是他几次仿作此诗之后新取得的进步。

  颈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游人的发现之美,耳闻目见之悦,颈联“殿古藏云气,帘高入涨痕”则放到更大的视野、更宽的时间范围——

  古老的大殿之中,蕴藏着氤氲的云气,而不是西庆林寺那种繁华大寺中缭绕的焚香之气,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古朴、高雅;

  高高的帘子上,还留下了云气增涨的痕迹,仿佛看到了游客静静在伫立在原地,平和地静看时间推移,心灵却受到了洗涤!

  心浮气躁的话,是感受不到“帘高入涨痕”也没有兴致去比较云气变化的。这两句似乎也是从之前与梅英卫对垒的五绝诗中受到的启发,让“云气”再次充当男主角,发挥依然出色。而这两联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佛门禅理涤荡人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