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24章 谁知女儿心?王昌龄!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时辰不跟他玩”,还是起到了作用啊!

  要不然他肯定已经无耻地拿出自己的宿稿来了!

  “要我来出题嘛……”窦明沉吟着,忽然看了一眼身后的仙姑寨,微微笑道:“咱二人各做一首‘闺怨诗’,何如?”

  扑通!

  陈成脚下一软,险些从竹筏上一头栽倒进河里!

  大哥!

  画风不对!

  画风不对啊!

  窦大诗师的习惯,不都是吟诵自然风物,清风明月嘛!

  怎么突然转到“风月”上来了!

  窦明对于自己这一出人意表的出题选择也很满意,笑道:“陈郎人事未知,是写不了么?”

  “写得!”陈成应道。

  写“闺怨”就写“闺怨”啊!who怕who!

  闺怨诗是中国诗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一个感情细腻,多愁善感的女人,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很容产生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情绪,这就很适合用诗来表现啦!

  这种诗有女人自己写的,但绝大多数还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

  毕竟女人识字的不多嘛!

  举例来说呢,最早在《诗经》里就有了,《卫风·伯兮》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也就是“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乱得像蓬草”。

  化妆品老娘一样不缺,可是打扮给谁看呢?嗯?问你呢?李佳琦?

  以后的《古诗十九首》中的很多首啊,再加上梁武帝萧衍同志脍炙人口的《莫愁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都是这种“女子发牢骚”优良传统的延续。

  但你要说闺怨诗最厉害的,那还要数此时的大唐了。

  起码大家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几首,应该都是唐诗(废话!毕竟宋诗明清诗看的人本来就不多啊!):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当然闺怨诗最出名,还要数王昌龄大叔的这一首: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甚至搞不好就是这首诗,所以这一类题材的诗才会被叫做“闺怨诗”!(诗名《闺怨》)

  这就好像王大叔的《西宫春怨》、《长信秋词》导致“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这一类都叫“宫怨诗”!

  虽然一个“闺”一个“宫”,但只是“怨”的场地不一样大,道理基本是相通的。

  综上可以发现两点:

  一是大家熟知的“闺怨”诗,七言绝句数量很多,甚至是大半比重!

  难道七言绝句这种题材特别适合表达发骚,啊不,少女怀春、少妇含愁的情绪吗?

  另一方面,就是无论是“闺怨”抑或是“宫怨”诗,王昌龄大叔都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堪称“妇女之友”!

  甚至很有可能,正是因为对他的模仿,才使得闺怨最适合用七绝来写!

  窦明既然号称“七绝大诗师”,那怎么能没有一首自己的七绝“闺怨诗”来作为代表作呢?

  而陈成作为王昌龄大叔非常看重的子侄,半个传人,又怎能不在“闺怨诗”上有所作为,从而致敬这位总是在过分(错误)解读、可却非常了解女性心理的“七绝圣手”呢?

  闺怨之战,一触即发!

  “诗师九又二分之一段,陈梦见!请赐教!”

  “大诗师二段,窦明!愿领教!”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