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3章 第一局:君王的对决!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常感谢书友取名好麻烦的再次打赏和推荐票!^-^)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

  荀子先生说: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貌似“祖先”还能排在君王与老师前面。但从东汉《太平经》中开始,就出现了形式整齐的“天地君父师”的说法了,明清以后更是严苛了这五项的次序,不能瞎改的。

  天地自不用多说,那是主宰一切,化育万物的象征。

  至于“君王”嘛,是不是值得排在父母和老师前面,在后世的陈成看来值得商榷。恐怕荀子同样不这么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孟子就更不这么认为了。

  可是这并不妨碍此时大唐的人如神明一般地崇敬李隆基陛下。

  毕竟从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开始,炎帝、黄帝、尧、舜、禹、汤、文、武、汉文景,这些人都是历史的有道明君,在他们治理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后人都十分向往的时代。

  开元年间的大唐子民们这份“向往”会稍微淡一点,毕竟当今天子在他们看来,已经足以竞争古往今来最英明神武的君王,哪怕跟太宗皇帝相比,也并不逊色。

  起码当今天子只杀儿子,不杀兄弟吧?

  当然,姑妈太平公主、伯母韦后、堂姐或堂妹安乐公主(与隆基同年,月份不详),他也没少杀。但是武则天之后,女人又不能“顶半边天”了,杀就杀了呗。

  总之,国民对于开元年间的李隆基,基本呈现全面支持的态度,即便他有杀子、娶媳(快了)的错谬,大家也都是同情,而不是责怪。

  对于这样一位“完人”,我怎么好下笔呢?

  陈成左右为难。

  溜须拍马自不困难,毕竟他以前当着李隆基的面写过很多“奉和圣制”这种无聊诗作,大多不甚精彩,自己后来看了都想吐;

  可真要抒发内心真情实感,哪怕他有《长恨歌》《马嵬》等经典诗作可以借鉴,但只怕在这些还把李隆基看做圣人的憨憨老百姓看来,完全得不到共鸣!

  难啊!

  我现在真的就想写“如何二纪为天子,不及陈家有莫愁”呢!你当了三十年皇帝,认识的美眉还没有小陈我认识的“李莫愁姐姐”漂亮,嘻!

  莫家烤猪的副作用仍然在延续,今天的陈成什么东西都能想到,就是没办法好好捋清楚思路来写诗,是他三次对决大诗师以来状态最差的一次,抓耳挠腮,急得不行。

  在他着急的时候,骨骼清奇的陶李罗三位教习先生竟然同时闪电般地完成了诗作,引得众人侧目。

  “写诗嘛,三言两语,直抒胸臆,自是很容易的。”罗诗师洋洋自得道,把自己的大作展示给泰伦等人看,如果不是路承允大诗师在此,他还能把自己的机智多才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