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4章 我肯定是一首更比一首强的!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里江陵一日还“后之难得的生花妙笔了!

  嗯,不对!

  李白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是他被流放夜郎幸运得到赦免的时候,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写的。

  所以,后人评价,该要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继陈十一郎“舟向猿边下,人于鸟上行”之后难得的生花妙笔了!哈哈哈!

  说不定,后人还会说李白是抄的我的诗意呢!

  泰伦说陈成的诗不好,陈成自己是不同意的。

  但是他说戴誉的诗不好,陈成同意一半。

  那一半就在于戴誉诗的后半段。

  本来,戴誉只写“暝色散村渡,炊声间舵楼。片云山背雨,黄叶驿门秋”——

  到这里收笔,该表达的都已经表达了,至于诗作者究竟寂寞什么,避开同船之人为的什么,完全可以不写!

  交给读者自己去判断!

  就好像孟夫子《宿建德江》那样,一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之后,就此打住,不要去叽叽歪歪说我如何如何苦闷啊,怀才不遇啊,壮志难酬啊。

  太娘们。

  戴誉感叹漂泊无定,感叹前程堪忧,尾句又是牢骚之语,显得太小家子气,陈成相信是他内心最真实的表达了,可是说出来了,就很影响前面颇为神妙的两联了。

  从他和邓铎比的时候写的五言律诗,加上和自己时这首,再加上在路上写的“崇冈带连岭,古庙枕寒溪”,陈成已经可以断定他更适合作绝句,而不是律诗。

  写得越长,质量反而越下降。

  与他优柔寡断、婆婆妈妈的个性相关。

  自认为更加超脱的陈成自然要避免他犯的错误,戴誉是由“大”变“小”,回缩到个人的视角;

  陈成便要离开个人眼界,将范围更加扩大:

  山谷中雾气涌起,暮色垂下;

  四野平阔,炊烟平静。

  一派静谧之景象!

  与景色相对应的,是作者自身内心的平静!

  在这个时候,城楼上胡笳声起,在寂静中回荡悠远,原本各忙各的的旅客,一时都回归到了清明安宁的状态中。

  和诗作者一起,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薄暮楼笳发,栖栖旅客清——栖栖,出自《诗·小雅·六月》,忙碌不安的样子。)

  不难看出,陈成的“剽窃大法”,再次上阵!

  这句更加明显,来自李益的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作为“诗比人出名”的代表,之所以这首诗如此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在寂静环境中的一段旋律,往往能引发一群人的共鸣,甚至及时读诗的人并没有听到这段旋律,却不自觉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