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6章 第一局:耕者的对决!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看陈成交出第一首诗看起来挺快,实际上,他已经几易其稿了!

  一提到种田,陈成的思绪就飘飞起来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一万年前开始谷物种植,无数个岁月过去,直到陈成的祖父辈,农人们世世代代想吃口饱饭,一直都是奢求!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只是少数太平盛世时才会出现的景象,大多数时期都应该是李绅《悯农》另一首中所描绘的景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哪怕陈成正处于“开元全盛日”的此时,可他也清楚地知道,农人的辛劳那是自己这种“两世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无法体会的。

  莫说古代所谓“盛世”了,直到现代,农业机械化尚不足的时期,全靠人力堆。

  陈成计算时令——也该是“双抢”的时节了。

  经历一次“双抢”,足够一次瘦十斤肉。

  所谓“双抢”,就是夏天时农民抢收抢种的农忙过程。到了六七月份,稻子成熟了,农民戴着草帽,拿着镰刀一排排割稻。割好后,给稻子翻身,让阳光把另一面晒干。然后把稻子捆好,用大板车运回家。晚上,白场上放一只打稻机,一家人齐上阵,夫妻打稻,老人小孩也不能闲着,或递或捆,打下手。稻子打好,多半还没干透除杂质,还要放白场上经几个日头暴晒。到晚上堆成一堆,用薄膜盖好,明天再晒。

  这轮收获之后,又是抢种。稻收好,田里就要放水,然后耕田。最后男人再把田“落平”,洒上化肥,等待拔秧、插秧。

  大夏天,骄阳似火,几亩田的收割、播种要在20多天完成,劳动强度非常大。那时候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到了这时候都是要请假回家去干农活的。每天都是早早出去,夜黑才归,绝不舍得早回去的。每天都是浑身湿透,汗水洗脸。

  陈成因为年龄太轻,对于这些已经只有依稀的印象了。

  可是往前数一千年,我们的父辈、祖父辈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他要用最深情的笔触去摹绘耕者的艰辛劳苦。

  此刻,大唐的耕者们日常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想应该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筋疲力竭,不敢歇息吧!

  想到这里,陈成提笔写道:

  胼胝事耕作,筋力遑云疲。

  破晓荷锄去,薄暮驱牛归。

  一首五言绝句,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从嘴边流淌出来。

  也不需要什么思考,只是将回忆中的那些内容概括出来罢了。

  如果只是面对诗之力六七八段的少年们,那么这首诗陈成已经可以拿出来比拼了。

  可是面前这位,乃是桂州数一数二的青年才俊,诗榜大诗师——

  单纯用这种白描的手法,平铺直叙,太过苍白无力,不具备诗歌美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