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8章 灵异!不翼而飞的碑文!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金陵,陈成陪王维老师去瓦官寺拜谒时,听他说起在桂林“知南选”的经历。

  大唐拥有当官资格的人很多,但官职就那么多,如果朝廷不“扩招”的话,很多有资格的人并不一定能获得一官半职。

  就好像陈成老爸辞官不做了,可即便他做到期满,之后一样可能会在选官时面临“无官可做”的窘状,毕竟他也没抱上李林甫这种大腿。

  中原地区尚且如此,偏远地带就更不用说了!

  没错,这“偏远地带”就是专指岭南、黔中和闽中。(有意思的是,广东福建现代都属于风水水起地带,广西贵州嘛……)

  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使得岭南、黔中和闽中的文化和教育同样十分滞后,朝廷的铨选制度(公务员选派)也无法在当地推行。

  一是前面说过的,这些地方的人很难和北方的士人竞争,加上岭南、黔中和闽中距离长安遥远,山阻水隔,羁旅往来,时间不说,车马饮食费用都不知道要多少了。

  所以这几地的士人多不愿意参与在京师举行的铨选,甚至连科举考试也不参加。

  他们不往长安去,北方的士人同样也不愿意到这些偏僻的地方地方做官,开元四年李隆基就曾在敕书里吐槽说:“如闻黔州管内州县官员多阙,吏部补人多不肯去”。

  贵州那里缺的公职很多啊,可是吏部补选了人呢?都不愿意去!西部大开发都没积极性,你们的觉悟也太低了!

  解决方法无非两条:

  一是羁縻统治,你们自己人管自己,当地的氏族首领就作为都督刺史,世袭罔替,官员任免就你们看着办好了。莫炎他们莫家,就曾经担任过这一光荣职称。

  二来就是犯罪和犯错的官员贬到这些地区了,但你问问宋之问、柳宗元、韩愈,他们想去吗?

  这两种做法都值得商榷,一是地方势力坐大,二是都把罪犯往这里搞,久而久之岂不成澳大利亚了?

  于是乎,王维老师亲身参与过的“南选制度”应运而生。

  岭南、黔中,每四年一派一位“选补使”,由京官五品以上的人担当,再派一名御史监督他,王维老师就是负责监督的副手。

  如是,朝廷便可以将南方羁縻府州的任免权掌握手中,而不是过去桂、广、交、黔五都督府地区的都督们自行选择土人补授了。

  “我们去桂州的时候,”王维回忆道:“先是要通知参加选拔的人在所在的府州进行报名,并审查他们的资格。通过后,地方府州将报名人的出身、经历、选数、考课优劣等级等情况造成文解簿书,在五月三十日之前上报给吏部。”

  “吏部要在八月三十日之前审查完毕,并定下曹名、考第,历子、品阶,盖上署印,在十月三十日之前送到当地的选所。”

  “所有工作,都会在次年的正月三十日之前选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