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8章 大唐文化沙漠,广西(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日之后。

  “不科学啊不科学!”连续迎战七人的陈成,面对自己“5负2胜”的战绩,感到无比错愕、失落!

  为什么!

  我来到这“文化荒漠”的岭南,甚至还不是相对繁荣一些的岭东(广东),还是在岭西(广西)!

  竟然都无法独占鳌头,脱颖而出!

  天啦!

  我竟然是如此不堪吗!

  诗之力九段,啊不,经过“5负2胜”的战绩之后,他现在是“诗之力五段”了。

  五段的陈成可怜巴巴,充满着对于自己多年所学的深深怀疑。

  ……

  无论从什么意义上来说,不要说整个岭西,就算是岭西首府“桂州”,其文化发展程度都完全无法与大唐其他名城相比拟。

  无论用什么要素来衡量!

  最简单的衡量标准:你看科举考试的成绩嘛!

  广西历史上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出现贞观七年(633年),籍贯梧州藤县,名叫李尧臣,可谓“破天荒”者。

  第二个呢?

  就到了睿宗第一次即位时的永昌元年(689年,中间一下就隔了56年了),名“宁原悌”,是钦江人(灵山县)。

  再然后,没有了!

  也就是说,又过了52年了,岭西的第三位进士迟迟未出!(第三位出在23年后的广德二年)

  虽然大唐的进士科录取人很少,可是这战绩相较其他地方,着实太寒碜了!

  进士科考啥?

  诗。

  这说明,岭南,特别是岭南西边的人,不大会写诗。

  这也是为什么诗榜在岭西捣鼓出这套“段位体系”之后,读书人、诗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

  在他们看来,“岭西”这个身份去参加科举就输一半了,因为大家的印象就是岭西不出诗人。

  现在有这个一套体系,岭西人的诗歌段位也能不断提升,而且到了长安之后还会得到首都文艺界的承认——

  无疑是一条捷径啊!

  相较于后世来说,大唐的科举考试实则没那么客观公正,考中的往往都是关系户,提前预定好的——相较于曝光度挺高的两京才子,岭西的确是太吃亏了。

  再者用什么衡量文化水平?

  书院。

  大唐作为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有了前代办学的基础、雕版印刷术的熟练利用、经济的繁荣、国家的长久稳定,文化发展迅猛,“书院”这种东西也随之正式出现。

  开元五年,当今天子任命马怀素专门负责国家图书,并且组织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编纂国家藏书,设乾元院。随后,乾元院迁至太子正宫丽正殿,名称改为“丽正书院“。随后东宫、京师、东都三所丽正书院也改名为“集贤书院“。后来又创立了华清宫、兴庆宫集贤书院。

  当今天子在文化方面的创举,也是开后世之先河的。

  当然啰,此时的书院并不能类比后世的名牌大学,袁枚《随园随笔》就说:“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