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3.争论_我在古代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永淳帝能接纳他的意见派使臣去各国学习,有所见闻和收获,他就满意了。

  不知道高渊和顾尚仁在背后做了什么,总之经过各部尚书商议完善章程,编译馆顺利开办,集中人手开始编写课本,至于招生方面下了死命令,凡四品以上大臣家中有适龄儿童至少要有一个进学堂,至于师范堂需有举人功名者才可入学,结业后可留在学堂当老师,也能参加专门考试担任官职,而不必通过会试……等等诸类规定。

  方长庚并没有感到放松,因为这些举措治标不治本,要让举国上下都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永淳元年三月,方长庚被任命会试同考官,因接连两次恩科,今年考生数量远超以往,本着为永淳帝挑选更多年轻肱骨良臣的想法,录取人数也比过去增加了三分之一,对他们这些同考官而言工作量明显增加。

  方长庚这回累得够呛,批卷子批得眼冒金星,又不敢随意对待一份份凝结了考生心血的卷子,急得嘴边燎起几个小泡。

  看到其中一份卷子,方长庚总觉得这文风似曾相识,便在上头写了一个“荐”字,呈到主考官那里。

  会试结束后,方长庚连酒都没去喝,急着回家去看他宝贝女儿。

  因为贡院离家还算近,方长庚索性也不叫车,就这么走着往城郊而去。

  行至半路,方长庚就觉得不对劲,好像总听到身后有刻意放低的脚步声,不免多了一个心眼留意周围的情况,只是脚步不停,看起来似乎没发现异常。

  等到了没什么人的地方,脚步声陡然重了起来,脑后忽然一道凉风,裹挟着棍棒划过空气的呼啸声,猛地向方长庚袭来。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