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6章 国本之争必然否?(求收藏求推荐啊!)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的位置。

  首先,朱常洛虽是皇长子,可并不天生就有继承大统的权利,他几个弟弟同样没有这个权利。

  皇帝的儿子在被册封之前统统没有权利,否则就不用特别举行册封太子或封王的典礼了。

  就是说,权利都是皇帝赋予的。赋予才有,不赋予就没有。

  其次,立长不立幼,只是传统的习惯,叫宗法也可以,但并不是强制性的法规。

  尤其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更是明显。明成祖以第四子的身份,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根本不考虑他二哥三哥的优先继承权。

  如果非得坚持继承皇位必须按出生次序来定,那不等于是要否定永乐皇帝的合法性吗?

  第三,根据太祖洪武皇帝的规定,嫡子有继承皇位的优先权。优先继承权是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还是子以母贵,皇子的地位取决于他母亲的地位,出生年月乃属次要,并非关键。

  那么,朱常洛的母亲王氏是恭妃,而朱常洵的母亲郑氏却是皇贵妃,谁更有优先继承权?

  第四,再退一步,如果非要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不可,万历皇帝仍然有办法。

  他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比如不孕)废去王皇后而立郑氏为后。

  这样,朱常洵就成为名正言顺的嫡子了。

  在大明一朝,宣德皇帝、景泰皇帝、成化皇帝、嘉靖皇帝,都有过废后之举,也没见朝局发生什么政治波澜。

  所以,在立储的问题上,万历皇帝如果执意坚持废长立幼,十有八九是可以取胜的。

  但很可惜,他没有采取强硬的立场,一拖再拖,最后闹得不可开交的地步。

  如果说万历皇帝是考虑李太后的感受,似乎也说不通。

  为什么敢避开李太后狠狠拿下张居正,继而又拿下冯保,却在立储的问题上优柔寡断呢?

  当然,也不能将这个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文官集团的强大力量。

  好像皇帝没有办法抵御文官集团似的,好像皇帝的权威完全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好像皇帝就是名义上的天子,实际上受制于廷臣。

  如果以后世的眼光看,这逻辑似乎成立,因为皇帝(或总统或主席)不是国事的处置者,只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象征。

  但问题是,朱明王朝从来不是一个法治国家。

  皇帝一旦强硬地做出决定,下面的文官集团,或言官们再怎么逼逼,可以置之不理啊!

  远的不说,像永乐皇帝、正德皇帝、嘉靖皇帝的事迹不说,就说万历皇帝自己。

  张居正夺情时反对的声音有多强大!最后本是一场道德的较量照样屈服于皇权,在廷杖下结束,也没见发生动荡啊!

  所以,在朱翊镠看来,国本之争并不是不能避免。

  皇长子朱常洛的出生,并不是引发国本之争的充分必要条件,关键还在于万历皇帝。

  当然,朱翊镠也不能凭借自己后世的理论与经验完全断定。

  毕竟,后世理论与经验是一回事,拿到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现实中文官集团到底有多大能量,朱翊镠暂时也没见识过。

  不过,他相信迟早要见识。而且,有一种预感,马上就要面对。

  他是亲王,年纪越来越大,最近活动有些频繁,“猪”这个角色没怎么扮好,肯定有人注意到了。

  但其实,说心里话,他还真想见识见识,就当是一场演习吧。

  从东暖阁回来,已是夜深人静时分。

  刚回到慈宁宫偏殿,便见赵灵素迎上来禀道:“潞王爷,太后娘娘刚来过。”

  “有事?”

  “娘娘说睡不着,不知为何,想找你唠会儿。”

  “哦,那我马上过去。”朱翊镠还以为是麻将的事被发现了。

  赵灵素连忙喊住:“潞王爷,现在已经很晚,要不明天再去吧?”

  朱翊镠回道:“万一娘还没睡意呢?如果睡了,我回来便是。”

  说罢,扭头就走。

  ……

  跪求推荐收藏……啥时候让激动一发啊?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