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4章 重大决策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省,远离大陆又资源紧缺,目前台湾依然需要朝廷各方面的援助。

  禀报完后,郑妙谨稍一思索,便吩咐王安去找张居正一趟,让王安将台湾目前的局势一五一十告知。

  王安当然清楚张居正一直在暗中主持军事改革,兵部尚书吴兑只是一个执行者,这在朝中重臣眼里已是公开的秘密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

  为了提高吉林人的积极性,朱翊镠在新年伊始又颁发了一道旨意。

  第一,免除泰和二年吉林行省整年的赋税,各行各业都免税一年。

  这是一个很需要魄力的决策,因为全行业免税便意味着,朝廷需要掏钱养着吉林行省所有公职人员。

  第二,除了免税,还鼓励各地区人搭桥修路,这部分费用也由朝廷统一支出,而不用吉林行省承担。

  这又是一向惠民政策,而且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所需经费却不需要吉林行省负责,让许多人都不敢想。

  这道旨意,两项政策,无疑大大鼓舞了吉林人,一个个谢天谢地,无不感恩戴德,念泰和皇帝的好。

  这道旨意,当然有利于吉林行省的发展,朱翊镠之所以敢颁发这样的一道旨意,也是考虑到之前由内阁决定下来的一项政策:一对一支援。

  关于一对一支援这项政策,当时在京城虽然是由王安提出来的。

  但其实朱翊镠早就想过,只是王安与他想到一块儿去了而已。

  这是王安的能耐。不少问题与朱翊镠的想法是有点接近,不然也不会暗中授意王安指导朝中大事。

  既然是王安提出来的,又被内阁确定下来,功劳记在王安头上也行。

  如果不是一对一支援,朱翊镠对旨意上的两大政策也会掂量,毕竟免税与搭桥修路需要承担的费用太高。

  这两项费用,倘若都由国库统一支出,恐怕户部会感觉很吃力。

  一对一支援虽然也是国家的钱,但支付方式不一样,于国家压力小。

  这便是朱翊镠敢全年全行业免税、敢为吉林搭桥修路掏钱的底气所在。

  对于新建的行省,前期朝廷政策肯定要倾斜,一对一支援是很好的方式。

  尽管吉林行省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但相信蒙古族各部落会很快了解到。

  一方面是鼓励吉林人,另一方面也是为蒙古族人做表率。

  朱翊镠依然希望和平推进,希望蒙古各部看到这个大势所趋,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以免遭遇无妄之灾。

  边境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最好是一劳永逸地解决,否则时时刻刻还要提防边患。

  政策倾斜一点没关系,就当是用在每年的军费开支上,为了防御边患,不知花销大明多少银两呢。

  关键是还没有什么效果,在此之前辽东连年有战嘛,非但如此,还给了女真族强势崛起的机会。

  女真族也就是现在的满族主体,当然可以崛起,但必须是以大明子民的身份崛起,而不是独立于大明政权之外又反攻大明的新兴势力崛起。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明的边患问题其实从未真正解决,不然也不会被大清推翻取而代之。

  如果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朱翊镠维护的也不是什么明正统,而是维护最适合大明发展的道路。

  ……

  。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