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三章远_戚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婆是容不下我的。哪里知道我婆婆说,有儿有女才是好命的女人。

  她娘笑瞧着她:“她要不是一个好的,我也舍不得把你嫁过来,他们家的名声可不太好听,你公公婆婆就自私那么一回,也是为了儿女着想,他们两人对你祖公公祖婆婆也是孝顺的。”

  柳氏婆媳关系亲近起来,柳氏也愿意和二儿媳妇说一说当年的事情,提起元达笙当年读书的花费,到现在她都是心有余悸。

  她问二儿媳妇:“换成是你,你难道愿意舍了儿女去供一个小叔子读书吗?而且这个小叔子还不见得读得出来?”

  元同应妻子沉默了,她知道柳氏话里面是有些夸张,元达笙当年读书是要花费比较多的银子,但是也不是他们一房供小叔读书。

  但是柳氏的话有道理,读书需要花费太多的银子,她要是有了这个银子,也只愿意供自个的孩子去上进读书。

  元同真现在读书的事,多亏老大接手了,他们这一房只是在元同真回来的时候,多添一碗饭的事情。

  在元达和夫妻的盼望下,元同真第二天午时坐着顺路牛车回来了,他的手里还提着两包的东西,元达和夫妻见到东西后,面上神情舒展了。

  元同真给他们夫妻读了元同泽的家信,他们把老村长和元达庆家的年礼分了出来,又瞧了瞧面前一大一小两包东西,心里面还是高兴长子记得当爹娘的人。

  东西分了出来,元同真送了给老村长的年礼,又陪着老村长说了一会话,老村长鼓励他,好好读书,争取能到京城去参加大考。

  元同真和老村长说了,要看年后的考试情况,他也想往上考,但是他的夫子说,他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开窍,只能用功读书,争取早一日寻到自个适合的读书方法。

  他走了后,村长过来看望老村长,瞧了元同泽叔侄送回来的年礼,笑着对老村长说:“爹,笙哥儿是念情的人。”

  老村长瞧着他感叹道:“我当年也没有想过他会这般的出息,能够在京城里当官。我们村子里的人,现在走出去都有面子。戚家村的六爷都没有进到京城当官。”

  只要提及旧时的事情,老村长脸上都有掩饰不了得意神情,特别提及元达笙的婚事,他老人家更加的得意,认定戚家女子们旺夫,元达笙娶了戚善后,这一路走得格外的平顺。

  元家村长的妻子都动过心思,只是村长知晓后,委婉劝道:“如果真有合适的人选,爹是一定会记得自个孙子的。这没有合适的人选,你就不要多想了。”

  村长妻子这一会也想起自家那位来自戚家村的妯娌,立时打消了念头,曾招娣现在瞧着变好了一些,但是她们妯娌之间长相处,太知道彼此是什么品性了。

  老村长现在也不理会侄子们的家事了,他也和村长说了,你叔叔婶婶没有了,他们也应该自立了,你实在要多事,不如理会一下亲弟弟的家事。

  村长自然是不会多事,他也要求妻子不必再理会堂弟们的家里事情了。

  老村长弟弟的儿子们在爹娘没有了后,才感觉到这里面的微妙变化,他们和老村长家的关系仿佛又远了一些。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