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安置方案_黑夜将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部分干部汗颜。

  在远救会的配合下,先期维稳工作总算没出岔子,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二三十万已经足够组成一个小城市,而一个封闭在钢铁壁垒内,与外界没有正常互动的城市,拖久了是会出大问题的。于是远江幸存民众的迁移安置问题再次提上省政府议事日程。

  祝达此行,就是带着相关任务来的。先前祝达还不理解为什么组织上把这个担子安排给自己,明明自己没有什么政治资源,在市委省委也没有很好的人缘,怎么就把这么个美差交到了自己手里,现在他明白了,这是拿他当马前卒去试探呢。

  如果眼前这位少年,就是传闻中的远救会会长,他祝达引以为傲的区委书记身份跟人家比起来,简直是米粒之光与皓月争辉,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汪书记怎么会想到让自己去跟这位杨会长接触呢很简单嘛,祝达一想就明白,这就是把他祝达当车前卒,试探一步,情况不对随时抛掉换人嘛。

  想到这一点,祝达两股战战,他知道自己必须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去把工作做好,说服这位杨会长,否则他的政治生命就到此结束了。

  于是乎,祝达摆出了汪乾明无法理解的低姿态,连杨小千令人搬来的椅子都不敢坐,在杨小千威严目光压迫下,才弯曲膝盖坐在椅子上,但不敢坐实,大半边屁股都露在外面,就沾着点椅边坐着继续汇报。

  那么综合我刚才向您汇报的几点情况,可以想象的到安置工作有多困难,省内各市都不愿意接招,踢起了皮球。您看这远江现在是有中央政府拨款援助,但是安置工作并没有政策扶持啊,谁都不愿把这个烫手山芋往手里接。

  祝达说到这,骄傲地挺起了胸膛,说道:但是咱们市委汪书记面对困难没有退避,敢于迎难而上,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说。杨小千微微颔首,示意祝达继续。

  汪书记认为,可以由政府出面,拆掉大星棚户区,改造成一个现代化都市新区。

  嗯杨小千提起了些许兴趣,死水般的目光终于有了动静,亮起了明亮的光彩。

  您可能不了解具体情况。那么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大星棚户区啊,是南都市上几届领导班子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城市规划出了问题,这个棚户区占地面积极大,里面各种住房密密麻麻,建的乱七八糟,交通差到极点,居住环境也差到极点,各种治安事件屡屡发生。人居密度堪比以前的香港九龙城寨,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是南都市身上一块丑陋的疤痕。

  汪书记的意思,就是由政府牵头,开发商集资,把这大星棚户区拆掉,在原址建一个现代城市新区,那些幸存的远江民众呢,就搬到这新区里来,而那些大星棚户区的拆迁户呢,那么就由政府政策补贴,安排他们另置房产,或是迁去高新开发区,或是留在新建成的商住区。

  这件事情,光靠南都市政府那是做不成的。但现在中央高度关注远江民众的安置问题,想必会不留余力给予援手,有了中央的政策支持,我们就能放心大胆大刀阔斧地干。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大星棚户区这个大问题,还解决了妥善安置远江民众这个大难题。

  您看,这些远江民众大多是城市居民,如果迁移到偏远地带,肯定会不适应,我们的工作也不好进行。但迁到新区,算是重回一线城市,没有什么差异感。而且这样一个商住区,住户达到二三十万人,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城中城,暗地里当做一个特别行政区对待,也是可以的嘛。我们南都市政府和你们远江市政府呃,这个,远救会的同志在管理上也就有了很大的转圜空间,工作会好做得多。

  只要这棚户区大改造工程做成了,一举多得,而新区作为城中城,既能保持与外界的良好互动,又能使远江民众身心凝聚在一处,不是很好吗

  是很好,很有意思。杨小千轻轻点头。

  祝达嘴角微翘,刚要露出一个欢喜讨好的笑容,杨小千下一句话就让他的表情僵在脸上。

  不过汪百宁这么搞,就不怕我裂土分疆,做个南都王...

  (三七中文et)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