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十六章 庐州模式行不通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次的战斗,往后榆林不会有大批的鞑靼攻打榆林堡了,只有榆林堡前出去抢蒙古人的马羊,所以章子俊在等一个时机,等到需要的东西一切准备好,把已经入河套的蒙古人圈起来,为大明所用,一举收复整个河套。

  所有这一切近在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粮食产量,抛开所有的一切,粮食是基础,是根本,以往都是从延安地区调拨,章子俊目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在榆林粮食自给自足外,还要有富余,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开荒种地。

  在成化八年巡抚余子俊曾在榆溪河红石滩修过引水渠,这水渠修的经不住水流冲刷,不到二年就坏了,这可是一大片的农业区,要是把水渠扩大一点,建造的牢固一点,光红石滩外的农田产量就能供应整个榆林地区食用,在河的两边上还有许多的滩地,宽度在一公里左右,绵延三十里,一直延升到李家窑村,把这些茅草改成种上番薯、高粱、土豆这些收成非常可观,现在只是用来放牧,实在是太浪费,所以章子俊把这一片全部圈进来,属平安伯田庄,开办一个农场,把原有的卫所兵户改成农户,全部归平安伯佃户,这一下可把两村的兵户们高兴坏了,从此可以脱离兵户,一跃成为士农工商的农户。

  自正统年起,在这里的兵户有些人家已经三四代了,虽然失去了自家的田地,成了平安伯的私地,从新划分田地,可是从此就能摆脱世世代代为兵户的身份,成为伯爵府的人了,还不用交税粮及军粮,所种产出只要二成归伯爷府,剩下的全是自家的,这世上还有这样好的事?我说二毛他娘,官府人真是这样说的?

  二毛娘回道:“他爸,明日村里会有一个大官,给各家各户分配田地,听说比以前咱家的二亩水田,十五亩旱地还要多,既然王家已经不是兵户了,那么儿子也不要去当兵了回来种地娶婆姨哩。呜,可怜大儿去年战死了,小二顶替去了榆林堡,这下子王家有后了。哈哈!”

  这种又是哭又是笑的闹剧在整个榆溪河两边炸开了,这几天知事邱骏可谓是忙的四脚朝天,所有人口重新登记入册,因为不久就会有新的人口涌入,重新分配田地是因为要给新人口腾出足够的土地出来,土地不够也要划拨荒地,重新开垦,所有粮税免交三年,年满后的税粮也只是一成,其余全归农户所有。

  大胆的章子俊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因为要改祖制,而是大明这一套兵卫制已经行不通了,往后的弊端会越来越大,如果按照正规渠道上书,奏折皇帝还没看到,先被朝廷上一帮人喷死,不如假借平安镇属地,圈几个农庄,反正皇帝自己也在到处圈皇庄,底下各种官员全在圈地,这样一来,就当有西厂、东厂、锦衣卫密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