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四章_温僖贵妃她不想奋斗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如果是有宗教信仰、笃信神佛的人,面临这种情况应该会投向神佛的怀抱寻求安慰——譬如舒舒觉罗氏,面临小女儿已经与她离心的“残酷”现实,便逃避一般地逃到了山上的庵堂里,面对观音寻求庇佑安稳,连催生孙儿的事情也顾不上了。

  神佛信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能够在人心绪不平、有所需求的时候带来安宁平静。

  可惜敏若不信神佛,甚至因为前世的某些经验对神佛无甚好感,所以寻求神佛庇佑这条路显然是行不通的。

  她决定另辟蹊径。

  康熙回来之后,发现敏若竟开始研读《周易》,一时不免有些惊讶,“你怎么忽然读起这个了?从前没见你看过啊。”

  敏若镇定地道:“品味品位其中的哲学道理……其实是容慈开始看了,她有的问题我回答不上,只能背后使劲看了。”

  至于容慈为什么回去看《周易》,康熙深究不到那里。

  这会听敏若这样说,康熙很没有义气地笑了,拍了两下敏若的肩,“公主们聪明机敏,朕知道,这一年多难为你了。”

  不是你信誓旦旦地忽悠我说我的学问教公主们足够了的时候了。

  康熙只觉得敏若口气有点不对味,他这个纯种古代人当然不知道有一个词叫“阴阳怪气”,听到敏若这口气他还怪想笑的——一般可没人敢这么跟他说话,这种语气多少代表些亲近在里头。

  “臣妾可真是谢谢您了。”

  想当年在现代的时候,敏若放假蹲家里能硬[tǐng]到四天不洗头,还得她妈生催硬拽催她去洗。那时候的她怎会想到,她竟然还有想弄点热水洗头都难于上青天的时候。

  其实康熙的心思好预判,尤其在这种事上。

  晚晌间,敏若召来乌希哈,乌希哈端上煮得滚开过、现正晾得温热微烫的胎菊水过来,又有洁净的巾帕四张,在胎菊水中浸湿,然后取出来绞得微干,交替着给敏若敷眼睛。

  康熙也习惯了这待遇,心里只是好笑,伸手又推了推她,敏若脑袋从被子里伸出,露着两只眼睛睡眼惺忪地看他:“咋了皇上?”

  在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康熙其实也并不是被父母所偏爱的孩子。

  在这一件事上,如果是舒舒觉罗氏的娘家人,肯定会站在舒舒觉罗氏的角度上跟她一起谴责敏若,这就是人有远近亲疏。对康熙而言,敏若与舒舒觉罗氏孰远孰近、孰亲孰疏一目了然,他自然天然就会更偏向敏若。

  先帝子嗣虽不算十分丰厚,也正经有几个儿子,康熙能被选为继承人,不能说先帝对他不看重,但即便看重也是有限的,何况疼爱?先帝最疼爱的儿子,可是当年叫他明明白白说出“第一子生”①“朕第一子也”②的那位亲王。

  敏若半边意识已经被周公那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