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盛夏_地中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扬藏锋敛锐。

  姚淮知道姚江不是皓首穷经的人。他做科研,看重那些成果的实际应用。永宁是一张白纸,如果肯耕耘,能亲眼看见自己的研究实现价值。

  姚江在那头笑,说:“好。等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两个月后,姚江处理完北京一切,千里奔宁。

  姚淮这才知道,他和女朋友分手了。

  卫昌习惯了姚淮和自己保持距离,第一次见这姑娘抱着个男的不撒手,哼哼唧唧,说什么“那我没嫂子了怎么办啊”,“你赶紧打电话回去哄哄人家嘛”。

  姚江拍了拍她的脑袋,平和地说:“我们想法不同,是该散了。”又捏一下姚淮的脸——都皴了。原本好好一个洋娃娃,现在灰头土脸,倒还闪闪发光。

  “姚淮,别自责,我不过来,也会有别的事分开我们。”双亲已故,姚淮和他殊途同归,事业和妹妹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姚淮还有些不甘心,姚江的余光远远瞥到卫昌,压低点声音,“你领导在后面。”那男人浑身的衣着派头一看就是哪家的公子哥儿,却出现在这里,脸上有和他妹妹相似的神情。

  姚淮站直了,转过身挥手喊:“卫主任。”她把手举得高高的。

  这一叫,做上级的反而收了收表情,主动走上来。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握手时,卫昌握得很实,说:“谢谢。”

  姚江从小不容易晒黑,学农之后晒黑了也恢复得很快,刚钻了几个月冬季大棚,正是一年里白到反光的时候。村里人没见过这样白净又结实的青年,被雇去平整土地的,总要多打量他两眼。

  他的气质和脸孔不大相配,被院里同事笑称“老成”,“一眼能望见三十年后的老专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卫昌带着总体规划回了县上,姚江这边有农业局支持,有条不紊地开垦试验田;姚淮则头疼,为别人好,人家不一定领情。

  送上门五百块钱的农具,下回再登门就不见踪影。朱小桓整个寒假都待在村委,成了工作队的编外成员,主动请缨给姚淮当间谍,打听到人家三百块把农具卖了出去,全花在吃喝上。

  等扶助,靠救济,占便宜。初见时瞧着木讷淳朴的乡亲,具体开展工作了,竟听见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不是所有的“穷根”都在环境。酗酒的、嗜赌的,或者单一个“懒”字,都能拖累一家子。

  春寒料峭,入夜干冷。姚淮睡不着觉,裹着外套沿着田埂散步。永宁基础设施落后,田间还没有机耕道,走出去约莫两公里,踩到一脚湿泥,抬头看见前面有个小标牌,发现是到了姚江的试验田。滞闷的拔足声一响,迎面来了个黑乎乎的人影,姚淮也不害怕,看轮廓就认出来了,纳罕道,“哥?”

  “大晚上瞎跑。别往前走了。”姚江穿着胶鞋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